儘管只是殘卷,依然十分珍貴。
李權閱讀這本醫書,還有不小的障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上面的大篆文字翻譯成現代的簡體漢字。
這是一件非常艱鉅的工作。
好在有著‘掃地僧’給他的那本手札。
上面已經把這卷醫書上的大篆文字給翻譯了一遍。
只是怎麼說呢。
就好比翻譯英文時,同樣的一個英文單詞,在不同的句子裡,甚至是相同的句子,不同的描寫中,意思可能會有很大不同。
更何況,華國的文字博大精深,翻譯起來就更加費勁。
很容易出現誤解。
大篆屬於早期文字,很多專家都認為大篆是由甲骨文進化而來。
“經,天地之道也!”
這是第一句。
已經由馬王縣人民醫院的圖書管理員,施貴翻譯出來了。
李權對原文進行翻譯後,結果與施貴翻譯的一致。
“經分內外,何為內,何為外?”
這是第二句。
扁鵲屬於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物。那個時期,道家思想極重,而且都是十分高階的道家真理。
據李權推測,那個時代的道,應該不是狹義的單指後來的道士或道教。
而是指天地之道,萬物之道。
比如醫之道,儒之道,法之道等等。
從扁鵲內經開篇的這兩句話,就能感受到濃濃的道的氣息。
明明是一本醫書,卻有點像是講經論道。
“經還分為內與外?”李權開始沉思。經,指的應該不僅僅是經脈,肯定還有別的東西。
只是到底什麼,那就必須深度思考。
根據醫理與人體的穴位、經脈等基礎知識,加以推斷。
內,指的肯定是體內。
但是外的話,難道是指體外?
想想都不可能。
李權不由想起了自己練習五禽戲後,獲得的真氣。
難道說,內經指的是精氣神一類的虛無東西?而外經,則是指人體的經絡與神經?
這只是李權的大膽推測。
【你成功解析了內經與外經的區別,扁鵲的好感度+5。】
“哇,看來猜對了。沒想到這也能收穫好感度。倒要看看扁鵲有哪些厲害的神醫技?”
李權興奮無比,更是充滿無盡的期待。
扁鵲的名頭甚至比華佗還要更響。
他的神醫技,絕不會比華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