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端茶給李權時,也是笑容滿面,十分客氣。絲毫沒有因為李權只是個規培醫師就區別對待。
“你們可都是稀客呀,聯袂來我這裡不會單純是為了喝我的大紅袍吧?”
譚院長笑著掃過五人。
“院長,您聽說了嗎?京城已經有兩家特級三甲醫院都建立了中醫研究科室,現在中西結合成了必然趨勢。本省目前雖然也有幾家醫院弄了中醫科室,甚至有兩家還是打著中醫名號建立的中醫三甲醫院。但是都只是半吊子,或者僅有中醫的一層皮。”
“咱們惠爾醫院這些年在西醫這一塊,基本上碰到了天花板,很難再有大的提升空間。各醫院之間的競爭也是十分激烈。我和老唐等人商量了一下,如果咱們惠爾醫院能夠提前在中醫這一塊佈局,在不久的將來,必定可以把遠洋醫院、省人民醫院全給甩在身後。來個後來者居上。”
論口才,唐教授要超過劉教授與謝教授。
所以這次由他率先發言。
來之前,他們肯定都已經商議好了。
至於張主任,那是因為李權的關係,才有機會與劉教授等人走得這麼近。
“呵呵,佈局中醫這一塊?說得容易,可是誰來抗這杆大旗?那些個有名氣的老中醫,現在幾乎絕跡。要麼早就被京城的大醫院給挖走了。哪還輪得到咱們。”
譚院長顯然對這件事情不太贊成。
沒有一個抗旗的人,很難做出成就。
當院長的,屬於行政職位。
他可不會跟你談什麼抱負理想,他只要看到業績。
“抗大旗的人確實沒有,如果真有的話,也輪不到咱們惠爾醫院。遠洋、省人民醫院,還有幾家跟咱們同級別的醫院,哪個是省油的燈?我和老劉的意思就是內部培養,層層發力。”
唐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內部培養?”
譚院長的目光有意無意落在李權身上。
幾位教授和主任帶著李權這個規培生一起來見他,用意不言自明。
這個內部培養的抗旗之人就是李權。
“透過我這一年多對李權的觀察,他是個有責任,有擔當,醫德、作風都很正派,醫術也非常精湛的年輕醫師。再加上他的中醫基礎非常好,也特別有天賦,將來由他來抗起惠爾醫院的中醫大旗,我相信一定可以讓惠爾醫院大放異彩。”
劉教授少言寡語。
但是一說話便能說到點子上。
“李權最近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只是建立中醫研究科室,不是一兩個人就能辦成的,需要的經費也難以估量。你們現在有具體的研究方向嗎?或者說,是否已經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計劃?”
譚院長的表情變得嚴肅。
“都有!”
說話的仍然是劉教授。
“研究方向是目前醫學界的不治之症,癌病這一塊。從國內中醫對癌症的治療來看,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成就。說明這條路肯定走得通,只是難走一些罷了。”
劉教授的表情同樣變得嚴肅。
“至於切實可行的計劃,同樣有。我和老唐兩人擔任這個中醫研究科室的責任人,然後我們會邀請一些有中醫基礎的醫師加入進來,在他們不影響手頭工作的情況下,一起參與中醫研究。李權正好在癌症方面也有了很深的研究,由他來擔任具體計劃的實施者。”
“我們爭取一年以內做出成績。如果到時候沒做出成績,院長可以解散我們的中醫研究科室。”
劉教授這等於是在院長面前立下了軍令狀。
一年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
想要在一年內研究出治療癌症的重大突破,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權,你敢不敢接下這個任務?”劉教授看向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