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學校擴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徐國棟曾經為了這個事情努力了很多年,因為他的教學,深刻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教育還是要分階段的,小孩子的課程終究不能夠讓他一展胸中報復。
即使只是當老師,也要有個夢想,不說是桃李滿天下,那也要儘可能的在楓城之中建立一個更好的學校。
後來的一切更是讓徐國棟的理想一步步的變成現實,從原來一個小學的校長,變成一個初中的校長,後來更是在一些人的支援下,當上了楓遠私立高中的校長。
但是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徐國棟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留給他陪伴家人的時間越來越少,以至於徐婉的成長過程中,徐國棟根本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
很多的老師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能夠教出好的學生,但是到了自己家的孩子,想要將他教好,卻感覺分外的困難。
一些老師會對自己家的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對於成績,對於興趣,甚至在孩子沒有長大,就已經將他日後所有的一切都規劃好了,還有的人因為忙於教學,忙於工作,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教育。
他們是認真的,也是專業的。
但是很多的例子在告訴我們,一個負責任的好老師,並不都是好的父母。
這很正常,一般,無論是對於父母來說,還是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第一次,第一次為人父母,第一次給別人當兒女,往往都需要磨合,需要慢慢適應,需要去掌握整個過程。
在這合格過程之中,無論是哪一方佔據了主導,都會將天平弄歪,出現一些原本沒有預料過的事情。
悲劇也往往在這個過程之中發生,然後就出現了所謂的叛逆,所謂的壞孩子。
如果看出了事情的緣由,找到了一個好的解決辦法,那就能夠完美的度過這一個階段,但是如果找不到,或者是採取簡單暴力,完全不用腦子思考的方式去解決,矛盾就會進一步的升級。
所有人都希望有人能夠理解,所有人都希望能夠建立有效的溝通,下屬和領導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孩子和父母之間。
父母的地位註定了他們的強勢,而過於強勢,就會導致,在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下意識的用自己的權勢去壓迫,去省略掉和孩子溝通這一必要的過程。
就像是徐國棟和徐婉這對父女,他們之間的關係,在那樣的環境之中,也慢慢的變得生硬。
最熟悉的人,慢慢的變成了最陌生的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近些年,很多人開始關注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不僅僅是陪伴和引導,還有正確的心理指引。
理解、溝通,並不是建立在某一方強勢的情況下,那種情況之下也無法建立真正的溝通。
有多少的父母真正的懂得孩子?
有多少的孩子一直期待著父母的理解卻最終無奈的放棄。
多少的人只有在經歷過慘痛的事件之後才會徹底的醒悟,那所謂的為了你好,其實不過是建立在他自我的認知上?
做不到平等對待,就談不上溝通,做不到換位思考,那就不要說什麼為了你好!
那不過就是對自己的安慰,用一種強迫的方式去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完成事情,可是又有幾個人曾經真的考慮過當事人的心情和想法?
就像是後浪裡面曾經說的,現在這個年代是一個好年代,有多少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不惑之年?
你曾經以為的幼稚,以為的沒有長大,實際上只不過是你以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