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摘錄的時候,我在想,我摘錄的標準是什麼?就是我選來摘抄的句子的標準是什麼。
我好好想了一下,【能打動我】是一個總體上的標準,【具有想象力】、【美】、【有趣】、【一些和服務品牌契合度很高的文案精妙】、【空間感】······我好像一下子說不出來到底我喜歡的標準是啥。就是一眼看過去的主管感覺。
而這主觀地摘錄作為一種針對性訓練是非常不盡職的,如果我看重哪一個方面,我在一個階段內頻繁地大量摘錄這個方向的素材,對我的效益會更高。
1、用設計報復平庸。——紅星美凱龍
2、我不回家,而是在森林裡種下一張沙發。——紅星美凱龍
——紅星美凱龍的這兩句廣告文案真的有打動到我,而且把自己產品的優點講得特別清楚。
3、去看心理醫生,
醫生說:“你這不是抑鬱症,你是真的慘。”
4、“媽媽,我是真的醜嗎?”
“我告訴你多少次不要在公眾場合叫我媽媽!”
5、“去年的大掃除是由高一學生負責,
今年該輪到高二的了。”
6、“等我瘦了就來找你。”
“不想見我就直說。”
7、“你看別人家的男朋友!
都吃女朋友剩下的飯!!”
“你TM倒是給我剩啊!”
8、“你願意做我的太陽嗎?”
“我願意。
但請你離我92955886.7公里。”
——38都是讓人不討厭的吐槽風,不論這些吐槽所在的情景是否真實存在——只有去年高一掃衛生,今年輪到高二的這事兒我知道真實存在——這些吐槽聽起來讓人都會覺得這個人有趣,對其一般不會產生惡意,對吧?
所以說自嘲真的是洗白或者拉近距離、增加他人對自己的好感的非常好的方式。
9、“有什麼低卡又好吃的甜食可以推薦嗎?”
“——甜甜圈中間的那個圈。”
——其實甜甜圈這個梗,我第一次聽是在【樂觀】這個話題下可以被引用的名言,“同樣一個甜甜圈,樂觀的人看到的是甜甜圈,悲觀的人看到的是甜甜圈中的小小空洞;同樣是半杯水,樂觀的人看會認為杯中還有半杯水,是值得慶幸的事,悲觀的人會認為杯中只剩半杯水了,這讓人悲傷遺憾。”原句我記不清了,大概說的就是這些。
這是我第二次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