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
早市剛開始,大街小巷便沸騰了起來。
三五人聚堆,或在攤位前,或在店門口,挑的都是犄角旮旯處,聲音嘈雜,聚堆效應會引得路人越來越聚堆。
“聽說了嗎,昭罪寺的事。”
“昭罪寺?什麼地方?”
“......是不是帝都本地人?上一年新帝繼位時的瓜是不是沒吃?”
“昭罪寺就是上一年新帝繼位後,關押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地方啊。”
“哦,出什麼事了?出什麼事了?出什麼事了?”
“聽說,昨夜個二皇子在裡頭莫名其妙的慘死,死得時候七竅流血,十分可怖。三皇子連夜從那昭罪寺中逃了出來,從那裡面逃出來後就變得瘋瘋癲癲的。”
“哎,我跟你們說,今一大早出來擺攤的人都看到了,那三皇子蓬頭垢面,又哭又笑的,嘴裡只說有人斬草除根,要殺了他。”
“竟有這樣的事?”
“真的,真的,是真的,早市上都有不少百姓看到了,這事還能有假。再說,昭罪寺那種地方,要真發生個殺人滅口的事情倒也不奇怪.......”
聚眾的百姓大都知道那昭罪寺是關押朝廷要犯之地。
相互之間你看我,我看你,剛剛那人將‘殺人滅口’四個字說出了口,但卻無一人敢接。
人人都覺得大家心知肚明。
人人都認為這種情境下看破不說破才是聰明。
人人都想他們其中有一個二傻子,將他們心中的猜測率先放在明面上來說。
這樣他們便會沒有太多心理障礙,既說破了,他們議論起來就無所顧忌了。
但是他們其中沒有凡事直白凡話直說的二愣子。
故有心者就需步步引導。
“當年先皇駕崩之日,二皇子和三皇子聯手發起了宮廷政變,是如今的聖上顧念手足之情,饒了他們一命。我聽說昭罪寺那地方看守的十分森嚴,誰有連夜混進去毒殺兩位皇子的本事?”
“就是啊,究竟是何人會如此大膽?當年二皇子和三皇子雖聯手發動宮廷政變阻止新帝繼位,但並未成功,聖上當年不都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免兩位皇子一死了嗎?”
正是因為當年聖上免兩位皇子一死,才使得整個朝雲國百姓覺得新皇當真是宅心仁厚,當君如此,必為明君!
但如今的聖上還未繼位兩年,朝雲朝堂腐敗,積重難返,先皇留下的爛攤子當今皇上還沒處理乾淨,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當年先皇駕崩時的箇中內情?”
“內情?什麼內情?”
“哎呀,別擠眉弄眼的了,你知道些什麼內情?展開來說說。”
“錦文齋新出的話本你們誰看過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