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田看看宋懿,他還以為這小子在兜售科學院那些沒人買的技術,好在還有這麼一個不爭名奪利的。才算是勉強將問題帶偏,可沒想到後面的一句話卻是:“反正你們兩家也不差這點錢,買斷了一個專利之後,生產的東西還不是你們想怎麼定價就怎麼定價。”
不知道為什麼,原本應該君子不言利的中國官僚們,在斂財的手段上堪稱是中國古代最為成功的資本家,這幫人不僅靠著權利壟斷生產資料,甚至還靠著炒作輿論左右國家的核心價值,來達到壟斷生產活動的目的,更別提他們本身還是許多商業團體的實際幕後操縱者。
僅僅看明代的官員為了實際控制小農經濟,不惜大肆鼓吹航海無用論,扼殺掉所有外向型經濟的可能性。到了中後期雖然無法再閉關鎖國,卻因為第一產業的實際生產力大多已經被其控制,導致中國對外出口的利潤大頭還是收入了他們的腰包。
從這個例子來看,也許並不是所有喊著閉關鎖國的文官都是陰謀家,但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他們閉關鎖國並逐步兼併土地,壟斷了當時最主要的生產資料!之後即便是開關通商,國家又能從中獲得多少收益呢?再說壟斷的後果就是因為財富來的太容易,而導致生產技術停滯,社會變革的阻力加大。
當初姜田曾經和張韜探討過這個問題,最終他們得出結論,就算是沒有滿清南下,就算是沒有小冰河的天災,大明朝也不可能再多挺過一百年!就算再來一輪農民起義,類似李自成這樣的農民軍首領當了皇帝,只要國家的制度沒變,用不了一百年,因為戰亂導致人口下降從而緩解的土地矛盾就會再次出現,在士人階層壟斷土地的情況下,小農經濟僵化的財富流動能力,讓商人與資本家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生產力革新,生產力不產生質的飛躍又怎麼會因為分贓不均從而爆發資@本@主@義@革@命?所以最終不過就是換一個漢人當皇帝,等著西方再次打上門來而已。
張韜和姜田都對這個行屍走肉般的現狀頭疼不已,所以取消讀書人的特權雖然能部分的打消一點他們兼併土地的熱情,但看看雍正的改革就知道,因為新作物的推廣,使得土地產出加大,到了清末人口總數比明朝翻了一番,可社會結構並未因此產生大的變動,反倒是地主階級因為不能免稅而加大了對佃戶的盤剝。所以張韜採取的第二招就是人為提高生產力,對傳統經濟結構發起衝擊,逼著第一、第二產業因為競爭壓力加大,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自行推動技術改革。
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倆人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不能指望著資本家會是良善之人,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先壓低人力成本,而不是想著怎麼去改良生產技術。所以為了讓生產力永遠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需要製造出一種資本家有求於工人的局面,張韜和姜田為此各自想出了一套辦法。
張韜認為只要人力被國家用在了其他方面,那麼勞動力短缺的現狀就會逼著資本家和地主善待手下的人,所以他總是惦記著要發動戰爭,不僅可以開疆拓土增加安全空間,同時還能磨練軍隊讓他們不會因為過久的和平而荒廢掉,到時候無論是地主還是工廠主,為了維持生產必然會追求更高的生產效率,這樣便能一箭多雕的達到自己的目的。缺點是國家窮兵黷武,可能會拖累國家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姜田則採用了一種較為溫和的辦法,那就是開闢商品海外銷售渠道,營造出生產力不足以滿足市場的狀態,那麼在勞動力增加速度低於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必然導致工人工資大幅增長,同時出口貨物價值增加,白銀入超又可以增加百姓的購買力,帶動資金的流動性,更會刺激第一產業的農民因為羨慕工人的收入而向第二產業流動,就算成年男人暫時不會轉行,但隨著技術的逐步進步,女性必然會是資本家爭奪的下一個重要勞動力來源,女性的收入增加,其社會地位也必然會發生改變,這樣還能促進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同樣是一舉多得。但是這樣也有缺點,那就是資本家可能因為供不應求的市場,而過高的制定銷售價格,導致他們為了維持飢餓營銷的高利潤而不願意擴大再生產。
現在當姜田聽見自己的這幾個得意弟子,還是動不動就將壟斷掛在嘴邊的時候,才知道在社會慣性以及當權者的眼中,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壟斷一兩樣產業,才是他們最期盼的結果。中國古代一場場農民起義就是被剝削階級的反抗,可是看看成功後的農民軍,卻馬上又變成了剝削階級。歐洲的革命雖然看上去是資本主義革掉了封建王權,可實際上也不過就是將剝削的權利從天命神授的君主手中,轉移到了大資本家手中,其本質一樣也沒有任何變化。於是當資本主義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一個叫卡爾馬克思的人看透了資本主義的本質。
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什麼?用姜田的話說就是:一個封建的小腳女人在被人唾棄為封建糟粕的時候,果斷的換了一身男人的衣服,穿上一雙肥大的鞋,裝成正常人跟著別人一起唾棄其她的小腳女人,可是她定期來訪的“大姨媽”暴露了真實的身份,又正好被馬克思同學看見了她在換衛生巾,後來更是寫了一篇揭露她女變男裝的論文……
所以後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避免被馬克思及其追隨者嘲諷,同時也是為了能讓自己變裝後的身份獲得廣泛認同,不得不同那些反抗越發激烈的人達成和解,多少吐出一點到嘴的肥肉,好讓大家都能從中獲益而支援自己,雖然這一丁點的返利實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好在無產階級是很好滿足的。但是這麼幹的人多了,自己的競爭力就降低了,所以資本家才不得已走上了提高生產力,用以保證利潤空間的路線,說穿了就是從壟斷生產資料進化成了壟斷生產技術。
時間拉回到中華朝,無論是姜田還是張韜都不希望重走一遍這樣的革命道路,所以壟斷者只能是他們自己,而他們也恰好擁有世界最高的生產力,所以從姜田的角度來看,他是希望能出現一個和科學院分庭抗禮的私人研究團體,哪怕只是部分的技術能有所突破,都可以促進整個社會因為競爭而引發良性迴圈。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一切都只是他的美好幻想。
姜田心想,也許自己那個前輩說的有道理,中國要想獲得前進的動力,是不能指望內部的新陳代謝,而需要在外部尋找一個對手,哪怕只是幻想中的對手都行!
看著老師陰沉的臉色,幾個紈絝都不說話了,就是張環也不太明白自己老師為什麼不太高興。沉吟了良久之後,假太子為了打破這個尷尬的氣氛,只好硬著頭皮問道:“先生……恕我多嘴,恐怕這鹽引未必僅僅是可以領取多少食鹽這麼簡單吧?”
看著這個政治嗅覺最靈敏的學生,姜田緩緩的點點頭:“鹽引!不過就是一張紙,但是因為上面寫著你能領取的鹽數,這就不再是一張普通的紙!你要拿著它去鹽場領鹽,是發賣還是自己吃都無所謂,可如果有人願意用高價買你手中的這張紙呢?如果因為天氣不佳鹽場減產,導致市面上鹽價增高呢?如果因為天氣良好鹽場增產,導致市面上鹽價降低呢?如果冬天運糧獲得了這張紙,誰知道到了夏天鹽價是高是低?你是現在就把鹽提出來賣了,還是到夏天觀望一下再說?這裡邊的學問你們能想明白一二嗎?”
如果是個現代人,恐怕一下子就聯想到了股票和期貨。僅僅是一張紙,其可操作的空間簡直是無限的,在金融槓桿下任何有價證券的收益率都不是傳統的買賣所能企及的。哪怕是後世利率固定的國債,還不是被各大銀行和金融公司用來進行各種槓桿操作。這裡邊的門道就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田虛海和劉寶鎧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想這麼多,不過他們卻不傻,聽出來朝廷在這張鹽引上有難以想象的大動作,絕不是簡單的可以領多少鹽的問題,如果操作得當甚至能獲得遠超這些食鹽的價值。但是當他們看見姜田的目光時又膽怯了,因為在這個用錢生錢的領域裡,誰敢說能玩的過他姜田?
張環似乎若有所悟,沉吟了片刻之後問道:“先生是不是想說,拿著鹽引的人,在朝廷的眼中不過就是可以任意宰割的肥羊?”
“呵呵!”嘴角露出一絲獰笑的姜田看著他們:“有些人不是總想著用手中的權利來掙錢嗎?仗著官家的虎皮巧取豪奪,端的是損公肥私哪管會不會動搖國本!好啊,誰要是想要這鹽引大可去北邊運糧,我倒要看看是他們的能耐大,還是朝廷的手段多。”
聽他這麼一說,就是張環這個真太子也是一個激靈,不用懷疑姜田的手段,僅僅是他們所學到的一些內容,就可以藉著國家公權力用非行政命令的手段,隨意的揉搓著天下商賈,用姜田的話說只要國家暴力機關不被資本家掌握,僅靠“宏觀調控”這四個字,他就能玩死所有想挑戰國家權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