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民夫正在熱火朝天的挖河,研究院開出的價碼,讓這些夏收後有些空閒的農民們十分興奮。每人每天管兩頓紅薯糙米粥加時蔬的大鍋菜,還有個窩棚遮擋風雨,管吃管住的情況下每月還有一兩五銀子拿。這對於靠天吃飯沒有多餘進項的農民來說可是不小的誘惑。在他們身上姜田彷彿看到了自己老家那些活躍在各種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幾百年來或者說千百年來,中國農民樸實勤勞的一面似乎從沒有改變過。
姜田的設計規劃當中,不僅是要有一條筆直的試驗水道,同時岸邊還有大量的輔助設施,尤其是以平行滑動的龍門吊以及造浪裝置等最為複雜,所以姜田也知道自己未必能親眼見證世界上第一個專用船舶試驗基地的竣工落成,還有個令人遺憾的問題是,眼下這些速成的技術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很難保證在沒有姜田的指導下發揮應有的作用。一個月的時間裡,各種有用的沒用的,傳統的新奇的船型被這幫人反覆試驗,好像玩船模這件事本身就很吸引人,至於他們總結出了什麼,至少姜田是沒抱任何希望的。然後考慮到自己的時間緊迫,不可能真的在這裡滯留不歸,所以姜田只好裝作匯總資料的樣子,將這些天來他們試驗的各種資料都翻看了一遍,然後就下達了新的研製命令。
“這段時間你們也試驗過不少的船型,應該已經對各類船舶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現在我這裡有三個研製目標,你們可以自由選擇主攻的方向,我要求要在一個月之內見到你們的設計圖紙。”
姜田下令研製的三種船目的性都很強,這第一種就是一艘遠洋貿易兼顧一定軍事用途的大型快速帆船,要求是船速在滿載時最快要超過每小時三十公里,換算成西方的說法就是要達到17節,這種速度已經足夠擺脫世界上絕大多數海盜與戰艦的襲擊,同時為了滿足遠洋需求,船隻排水量還不能小於600噸!看見這個要求之後,很多人都有種望而生畏的感覺,別說是他們並沒有製造大型船舶的經驗,就算有這個指標也是很難達到的。另一種就簡單一些了,主要用於近海沿岸貿易與運輸,船速能達到每小時18公里就行,基本上屬於十節的最大速度,但是裝載量必須要大,而且十分堅固。最少也要達到800噸的排水量!這款船隻除了可以進行民用貿易之外,只要稍加改裝,還能作為軍用運輸艦使用。而第三種船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了,因為指標上明確的寫著,此船將成為未來中華海軍的旗艦,滿載排水量到達2000噸!佈置舷側炮位達到100個!最大航速不得低於12節,並且儘可能的減少操作人員數量。具有被擊中非致命要害而不沉的安全性……
“這個……”鄭鴻銘看著標書倒吸了一口冷氣:“若是此船真的能建造出來,的確當得起中華旗艦的名頭,可是就以咱們的能耐……”
讓一個技術員承認自己無能,這可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但姜田提出的標準的確是讓所有的研究員有種無力感,那種可以開到十七節的遠洋艦船也就罷了,八百噸的貨船也可以將福船的船型改改。唯獨這2000噸的戰艦讓人無法接受,也許當年鄭和的寶船能符合噸位的要求,改造一下也能裝下這麼多的炮,可最大速度這一項絕對屬於痴人說夢!
“怎麼沒信心嗎?”姜田好笑的看著自己這個下屬:“你要相信我不會隨隨便便的獅子大開口,但是也沒規定你們在幾年內就造出這艘船吧?只是讓你們按照這個標準去設計一條戰艦,並且將已知的各種難題在圖紙上予以解決而已。”
鄭鴻銘咬著牙點了點頭,說實話他連畫出圖紙都沒有信心,但是人家說的明白,這不過就是考驗一下你們的創造性思維,至於成熟不成熟的反正也不是現在就造出來。然後這群速成班出身的研究員就開始了自己的畢業設計,出乎姜田意料的是,800噸運輸艦最為簡單,可是選擇設計這條船的人卻寥寥無幾。一問原因,大傢伙都覺得設計那種船太過小兒科,所以都有點不屑一顧。
“呵呵呵……”姜田笑的很燦爛,這幫自以為是的傢伙當然不會明白,這種船看似簡單,卻要兼顧多種用途,幾乎是蒸汽時代來臨前萬金油一般的船型,哪怕裝上幾門炮打擊一下走私,護送個漁船什麼的也完全沒問題,所以如何平衡各種功能就是此船的最大難點,真要是搞好了,可比那兩種船用處更大。但是姜田並不急於解釋,或者說他就等著這些人撞南牆呢,要不然怎麼讓這些填鴨式教育出來的速成技術員們成長起來。
任務下達之後,姜田反倒是變得無所事事了,整個造船廠都忙碌的不可開交,他卻拎著一根毛竹做的釣竿頂著草帽悠閒的釣魚。不過哪怕他在水邊待上一整天,也不見得能釣到多少魚,倒像是在享受著難得的寧靜。至於別人被他的研製計劃折騰成什麼樣子,就不在他考慮的範圍之內了。現在整個船廠除了那些需要將在建的船舶造好的工人之外,所有的人都投入到了對新標書中提到的三種船型的試驗當中去,不少人廢寢忘食的徹夜趕工,將一張張簡單的線形圖繪製出來,然後就是一幫人用所學到的知識探討技術上的可行性。在每一個角落裡似乎都能看見三五成群的研究人員為了某個問題爭論不休,甚至還有不服氣另起爐灶打擂臺的,總之一個亂字了得。
雖然看上去姜田每天都在悠閒度日,晚上就在背風的海灘上支起篝火燒烤海鮮,劉寶鎧甚至讓津城的家人送來了幾隻山羊,倆閒人就在這裡烤著各種美食然後和駐防的禁衛軍分享。生活看上去簡直愜意舒坦到了極致,若不是這裡不許無關人員進入,估計這倆人的身邊恐怕還會有幾名貌美的婢女相伴。但是每個研究院的人心中都很疑惑,這姜田應該沒有時間如此逍遙啊?前幾天就因為標書上的效能要求太過苛刻,有人曾當面提出這並不現實,可姜田卻說自己還有意的降低了難度,若是誰說這種船造不出來,就不配在這裡繼續混飯吃!
如此惡毒的言辭自然遭到了眾人的抵制,只不過考慮到他這個專家的能耐和地位,鄭鴻銘趕緊出來勸架,但是他也在心中覺得這種船就算能造出來,也不是憑現有的技術所能達到的。結果姜田冷笑著和大家打個賭,說是自己能造出和風一樣快的帆船,若是造出來了大傢伙就規規矩矩的照自己要求的去設計,若是沒有造出來,那他就自動請辭這個海軍研究院的院長。結果在閉門兩日之後,姜田將一沓設計圖交給了船廠的工人,並且在一個封閉的船塢中開始建造,大夥誰都不知道他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其實吧……您也用不著立這麼重的賭約呀!”一邊啃著嘴裡的魚,劉寶鎧裝作漫不經心的試探問到:“大夥也就是沒想到您的要求這麼嚴格,其實好好指導他們不就行了?”
姜田渾不在意的剝開一隻對蝦,現在的時間正好在春汛和秋汛之間,所以沒有太好的海蝦,但是對於這個時代內陸的人來說,已經算是難得的美味了,尤其是姜田還知道,這個時空的渤海灣可沒有********漏油事故,所產的海鮮在後世屬於綠色無公害且絕對的高品質。哪怕自己官居一品,要想在北京城裡吃到這麼新鮮的海產也是不可能的,不趁著這個時候多吃點,豈不是對不起自己的肚子。
嘴裡嚼著鮮香的蝦肉,姜田高深莫測的笑了起來:“我說能造出來,就是能造出來。況且這幫傢伙誰都沒聽明白,我說的是造出和風一樣快的帆船,若是海上沒有強風,那船自然也就快不起來了!”
色狼這幾天也算是耳融目染,知道決定船隻速度的關鍵還是風速,再好的船若是沒有風,它也動不起來。換句話說姜田的這個賭約裡最關鍵的就是風,若是試航當天只是微風徐徐,那你能說姜田爽約了嗎?可問題是這海面上幾乎就天天有風,而且還都不小。
“風這種東西,本來屬於大氣環流的一部分,嚴格的說靠風帆做動力,是很難做到和風一樣快的,因為當你的速度無限的接近於風,它對船帆的推動力就越小,直到推力趨近於零,你就無法再加速了。可是呢有些時候咱們就能採用一些變通的方法,儘量的減少海水造成的阻力,那麼也就可以儘量的接近風速,你說若是有一艘和風一樣快的船,那豈不是能嚇死這幫不開竅的傢伙?”
色狼好像明白了,表面上姜田一氣之下和這些敢質疑他的人打賭,其實早就是胸有成竹,只是想利用這個機會來震懾這幫無能之輩,到時候不僅立下了威名,還能確立自己在海軍研究院中不可動搖的地位,哪怕有一天皇帝撤掉了這個職務,他姜田依舊在所有的人心中是無可替代的存在,這份拉山頭的能耐著實了得,關鍵是一般人還無法複製,因為沒人能有他這種對科學信手拈來的本事。
姜田設計的船說起來神秘莫測,其實說穿了卻簡單的很,放在後世一些喜愛極限運動的人都能歷數出幾種經典船型。而姜田為了加深這些人對科學的認識,沒有采用傳統的造型,他將記憶中一款專門用來破紀錄的帆船給簡化後抄襲了出來,他並不打算去衝擊速度記錄,而是要讓這些人明白,有時候船的確可以比風還快。
姜田的船還在造著,那些研究員們自然也不好罷工不幹活,反正大家心裡也明白,就算姜田爽約了,沒能造出和風一樣快的船,他們也還是得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完全沒有和人家討價還價的餘地,其實這些人也很奇怪,一直以來都很和氣的姜田怎麼會突然間大發雷霆,而且還主動的打賭,這一切的一切都來的太突然,以至於很多人還沒回過神來,人家就已經轉身畫圖紙造船去了。鄭鴻銘本能的覺得姜田應該是有所隱瞞,可他又很期待這個被中華科學界所崇拜的人真能創造奇蹟,所以他只是約束著好奇的人不要瞎打聽,至於揭曉謎底的時候會不會讓人大跌眼鏡,他對此也一點把握都沒有。
好在那艘神秘的小船體積不大,放在熟練的工人手中沒用十幾天就造好了,其間姜田進行過幾次修改,主要是將加工不到位或者比例不對的地方進行返工,就這樣還是用二十天便下水了,反正也是打賭用的船,沒有多做什麼防腐與後期處理,只是簡單的下水能用就行,至於木頭會不會被泡爛,以及船隻的壽命有多長這個問題,完全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而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就是這麼一艘用輕木簡單拼湊粘合,然後表面打磨光滑,猶如一隻尖銳的雪茄煙一般的船體,兩邊延伸出兩根拱形的支撐杆,連著兩個平衡用的空心木頭,若是有個穿越者站在岸邊觀賞,一定會說姜田抄襲了《未來水世界》中的三體船,只是將金屬船體換成了木製而已。可惜這裡除了姜田之外就沒人能認出這是什麼。
試航哪天岸邊人頭攢動,有工作的、沒工作的都擠在一起等著看這麼怪異的小船如何乘風破浪,從海軍中調來的幾個水手也是戰戰兢兢的爬上船,身上還揹著幾個用麻繩綁起來的葫蘆,估計是對船不放心,萬一出了什麼事情打算隨時跳海逃生。姜田也沒在意這些人的行為,只是仔細的叮囑著一些注意事項,比如一旦速度過快,就不要猛打船舵,否則恐怕會直接船毀人亡!
那些水手聽了這些之後心中更沒底了,但是上司讓自己來這裡試航,不幹也不行啊!所以只好垂頭喪氣的慢慢扯開絲綢製作的船帆,這時他們才發現這不是傳統的中國硬帆,而是類似西洋船隻的軟帆,只是帆面呈三角形,且可以隨意轉動角度。就在這些人解開纜繩,還在對著三角帆相面的時候,一陣風猛然吹過,船隻如同離弦之箭般猛然向前竄出,嚇得那些水手差點就直接跳進海里,好在船帆沒有固定,只見小艇原地打了幾個轉之後沒有駛離,反倒是飄在港口中隨波逐流起來。
一個老水手反應最快,一下子抓住了纜繩,然後驚詫的向岸上觀望,只見一眾文武官員們已經驚訝的合不攏嘴,別看只是一瞬間的加速,懂行的人們自然已經看出此船的不凡之處,倒是姜田十分冷淡的用手攏在嘴邊,然後朝著不遠處的小艇喊道:“這是一艘給男人開的船,若是不能掌握它,你們就趕緊回來吧!”
還別說,這麼一句嗆人的話的確管用,這些水手雖然不敢說可以和鄭家那些老水鬼們相提並論,但也是有自己的自尊與驕傲的,所以雖然有點手忙腳亂,可他們還是開始逐漸的適應了新船的操作方式,沒讓岸上的人等太長時間,就能看見他們可以基本上駕馭這條新船,而船隻也很爭氣,其行駛速度雖然說不好是不是和風速相同,但至少已經足夠證明快速帆船的可行性,因為港口裡的人誰都沒見過這麼快的船。就像是一匹在海面上賓士的駿馬,任何船隻都無法追趕上它的速度!
“現在!”姜田揉了揉有點發酸的脖子:“誰還要告訴我說船不可能跑的如此之快?”
沒人敢接這個話茬,現實在這裡擺著,一艘超出人們預想的船跑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哪怕它並沒有風那麼快,卻也依舊是劃時代的獨特設計。尤其是該船對風帆的使用簡化到了極致,可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效率絕對超過已知的所有船帆。鄭鴻銘知道姜田不僅做到了立威,同時還讓自己這邊徹底的心服口服,這下子別說是是造兩千噸的戰艦了,哪怕就是命令復原出寶船也沒人再敢有怨言,而且還會信心滿滿的相信,在姜田的領導下,什麼樣的船都能被設計並製造出來。
姜田也的確是抱有這樣的想法,對於中國的造船業來說,最緊迫的並不是挖掘出已有的技術和設計,而是跳開中西方的思維慣性,在設計思想上進行一番超越,若是沒有脫胎換骨的變化,中國船舶製造最多也就是跟在世界潮流中亦步亦趨,如何融匯中西設計的優點然後組合出獨樹一幟卻又效能超群的新路子,就是這些在海邊上,還對著那艘三體船發呆的年輕人所要肩負的重任。
關鍵的時刻還是鄭鴻銘反應過來,然後朝著那些不成器的東西喊道:“都還看什麼看!趕緊幹自己的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