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擎國 > 第四十八節、金融崩潰論

第四十八節、金融崩潰論 (第1/2頁)

該賞的也賞了,該封的也封了,按說這次的大朝就算是結束了,從此中華朝又多了一個不按套路晉升的官員。可是事情還沒完,一個太監出列用拂塵掃了一下空氣,氣定神閒的說到:“諸位閣老、各部尚書、太子少保科學院郎中姜大人於書房議事,其餘人等有本早奏無事退朝!”

姜田從一開始的姜秀才、姜相公、姜公子、姜先生,終於進化成了姜大人。不過本人對這個稱呼還有點不習慣,以至於聽到這個命令之後還猶豫了一下,剛才那個姜大人是不是在說自己?還是說有個和自己姓氏一樣的官員?再聯想到太子少保、科學院郎中之類的稱謂,好像就是在說自己的。就在他發愣的工夫,才發現所有的官員都在盯著自己看。其實他不知道,大多數的朝代中大多數的皇帝在上大朝的時候都是走過場,真正的國家大事一般都是那麼幾個高階領導湊到一起開會研究,以前有個丞相在的時候是他們先研究完了再呈報給皇帝,勤政一點的就湊到一起開小會。懶的就直接下放給那麼幾個權臣辦理就行了。這位天眷帝秉承著開國之君一貫的勤勞傳統,所以真正的朝會就是那麼幾個部門一把手去書房開,到此初一的大朝就算完畢了。但是除了戰爭時期和他沒當皇帝的時候之外,還沒有哪個郎中能湊近這個決策圈子,就是宋應星掌管一院的衙門,也很少有機會進入中樞,怎麼這個倖進的秀才就這麼受皇帝賞識?僅僅是師兄弟的關係應當不會如此吧?這個問題姜田也想不明白,所以暗中決定今天無論如何都要小心應付,如有可能就儘量做那進了曹營的徐庶,能不開口絕不開口。誰知到他們平時都在商議什麼問題,自己該不該多嘴。

於是接下來隨著群臣跪拜完天子之後,他只能跟在諸般大佬的身後表情嚴肅的蹭進了書房,其實所謂的書房就是三大殿後邊的乾清宮,這時還沒有清代的上書房與南書房,更沒有什麼御書房,咱們這位穿越皇帝就是在天子的起居辦公地點乾清宮裡找了塊地方當書房而已,再往後邊就不是他們這些臣子該去的地方了,好在整個**裡除了一個皇后之外就沒有其他女主人,倒是沒人在意禍亂宮闈之類的問題。

眼看著時間已經是早上的七點多鐘了,皇帝回到自己寢宮中換了一身便服,又出現在了眾人面前,而那些大佬們也沒有奉天殿中那麼拘束,拱手行禮之後便坐到了一排桌子的後邊,緊接著幾個小太監流水般的端來了清粥小菜和幾樣點心。

“你許是還不知道吧?”皇帝先拿起一塊點心啃了一口:“朕這裡沒有前朝的那些規矩,大家先把早飯吃了,然後再幹活。”

還真沒聽說哪個皇帝管早點的,姜田見諸位大人們都很心安理得的吃飯,自己反正也餓著,那就乾脆別客氣了。一邊吃還一邊心想,這也就是穿越者能幹的出來,看這些老傢伙隨意的樣子,估計已經實行了很長時間了,要不然讓這些人接受同君王一起進餐的待遇,還不得興奮的背過氣去。難怪剛才那麼多人盯著自己看呢,感情是他們羨慕我能白蹭一頓早點。

早餐嘛,吃的很快,其實甭管吃飽沒吃飽,只要看見皇帝停手了,大夥就一定要趕緊放下食物裝作吃飽了的樣子,關鍵是這位皇帝行伍出身,吃飯那叫一個迅速,通常是那些細嚼慢嚥的官員們還沒有品出滋味來,皇上就已經端起茶盅漱口了,所以久而久之這些官員在上朝的路上都會先吃點墊底。這時就看出官場新丁的姜田不懂規矩了,明明大夥都已經停下了筷子,就看他一個人還在那裡胡吃海塞。

也不是姜田沒出息,只是起的太早沒吃飯,再加上年輕正是飯量大的時候,又不懂那些提前吃個半飽的小竅門,現在逮著機會填飽肚子那還客氣什麼。先是將一碗粳米粥喝下肚子,然後又拿起點心三口兩口的吃個精光,最後端起茶碗往下送點心的時候才發現,整個屋子裡連皇帝、官員以及各類宮女、太監,就沒有不看著他的,還不不少忍著沒笑出聲來。

“這才是吃飯!”張皇帝只好站出來給這個老鄉打圓場:“朕請你們吃早餐,就好像不管飽一樣,還是我這師弟痛快。”

姜田也知道自己露怯了,咧咧嘴想擠出個笑容卻沒辦到,心說我的吃相應該不算難看啊,該有的斯文樣子都有了,怎麼還是讓人看笑話了?難道說這皇家吃飯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樣?

不理他胡思亂想,剛才的食物都已經撤了下去,重新換上了茶水擺在諸位面前,這就是要開始辦公了,姜田琢磨著倒要看看他中華朝和人家有什麼不同,無論是電視裡還是影視小說中,對於這個場面的描寫都很多,其實那些都是後人的猜測而已,真正是什麼樣子誰也沒看見。反正無非就是內閣將自己辦不了的事情放到檯面上,讓大家議個章程,最後皇帝拍板定奪交由掌印太監蓋印下發,這都是明代的基本流程。可是中華朝不一樣,首先司禮監雖然還存在,但是已經沒有批閱奏摺的權利,最多就是管玉璽的。其次這個皇帝不是那種長在深宮中的少爺羔子,對於民間的各種問題以及輿論民情,掌握的比一些官員還清楚,所以絕對的不好糊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很多時候的絕大多數奏摺,都是皇帝先看完之後才交由內閣處理,這個順序和明朝正相反,內閣的權利同樣大不如前。

在這麼一個皇帝手下辦事,很多官員都想起了明初的朱洪武,同樣是開國皇帝,同樣是事必躬親,只是眼前這位還算厚道,沒那麼多刻薄寡恩的爛事,但這也僅僅是剛剛建國,誰知到十幾年後天下穩定了,這個張皇帝會不會效仿一下朱皇帝的偉大事蹟?剝皮實草之類的是不用想了,這個皇帝很務實,他認為將犯人殘忍的殺死簡直就是一種浪費,有那功夫不如將人犯投入到永無止境的勞動中去,好榨取最後一點剩餘價值。

“曹陌,秋收已過今年糧食的產量與收儲情況統計上來了嗎?”吃飽了飯皇帝直截了當的開始工作。

被點名的戶部尚書趕緊起身應答:“啟稟陛下,今年依舊是天災不斷,雖然已經開始推廣了耐寒的新作物,但是產量還沒有恢復,好在今年對災區依舊減免,過冬的問題應該不大,只是中央倉儲的糧食以及地方軍伍的配給恐怕會有不小的缺口。”

這個問題是個死結,歷史上中國熬過小冰河時代一是靠著玉米、紅薯、土豆之類的外來作物,二是因為滿清在全國搞大屠殺,人口總量跌倒了一億以下,江南的許多大地主被當成肥羊宰了吃肉,變相的導致了土地再分配,北方受到了東北漢人關於寒冷地區耕作技術的影響。各種條件相互作用之下,這才有了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那種盛世連明朝普通年景的產值都比不了。姜田知道這個問題自己管不了,所以別人議論了半天,他保持了沉默。最後還是決定儘可能搜刮東南亞的秋糧,就算進口價格最近有點上漲,都要保證全國供應的穩定。

說到了錢,這位曹尚書還是一肚子苦水:“陛下,雖然開放大沽口進行貿易並開始徵收關稅,但是全國上下花錢如流水,今年恐將有三百萬兩以上的空額!”

一說到這件事,全體官員都沉默了,他們是聖人門徒羞於談錢,就算想談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按照孔夫子的治國理論,最好就是人民自給自足完全不需要行商,就算再死硬的道學先生都知道沒了商人自己就得喝西北風,可是又不能顯得自己充滿了銅臭,所以這件事幹脆閉嘴不談。

眼見冷場了,田虛海的老爹,吏部尚書田愈瞥了一眼姜田,然後裝作若無其事的扭頭問道:“姜大人不知有何見解?”

姜田不認識田愈,但是看得出來這老頭沒安好心,他這種官場新人完全不瞭解各種內情,怎麼會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案,這明顯就是就是下馬威啊!

他剛想推脫兩句,就聽見張皇帝在那裡起鬨:“賢弟但說無妨,朕這裡向來鼓勵發言。”

你當這是開黨內民主會議呢?姜田腹誹著這個前輩,還什麼鼓勵發言,我要不要喊兩句口號啊?其實這個問題他和劉寶鎧曾經探討過,雖然色狼對經濟是一竅不通,說起這些也是當成政府花邊新聞來聊的,但是卻透露出很多有用的細節,比如去年國庫入不敷出,是皇帝從內庫中拿錢貼補,但是皇帝究竟有多少私房錢呢?這個誰也不知道,只是當今國朝,所有稅收歸公,皇帝的內庫沒有了鹽稅補貼,那麼皇帝究竟是靠什麼賺錢的呢?於是就有了民間猜測,當年李自成和滿清搜刮來的銀子沒來得及帶走,就被當朝的冀王領兵攻破了北京城,至於這筆傳說中高達幾千萬兩的鉅款就這麼不翼而飛了。

見所有人都一副看好戲的模樣盯著自己,姜田知道今天這關,是過也得過、不過也得過!於是他也學著別人發言時站起身子:“陛下,諸位大人。這國庫收不上銀子嘛……也算是前朝的舊弊,各種辦法是層出不窮,但歸類起來無非是開源節流。這節流很好理解,能不花的錢先不花,能少花的就不要多花,我想諸位大人一定有一本明賬。”

幾個大佬都露出了似有似無的笑容,無論這小子是沽名釣譽還是謹小慎微,看來至少不用擔心在政事上影響到自己。

姜田掃視了他們一眼,然後話鋒一轉:“不過節流終歸不是治本良策,朝廷還是要多考慮一下怎麼開源,這前朝的張太嶽……想必諸位並不陌生吧?”

最新小說: 三國之封神系統 貪吃小悍妃 一代奸相 風雲大夏 三國從召喚猛將開始 陌上妖神 嫁給不孕不育的皇叔後,我喜得三寶 大宋狂醫 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公子上朝 穿越小克虜伯 黃巢大起義:盛世唐朝的終結殺手 鏡花緣 魂穿大漢:我是隱世戰神霍去病 大宋極品紈絝 夭壽啦,異世界竟然不懂美食! 夫君他不解風情 穿越後改嫁隔壁老唐 逍遙小姑爺 不知卿卿是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