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字。你有多少嫩玉米要賣?”梅姐說。
“不多,就這些。眼看要開學了,我和六妹的學費還沒蹤影,想著到省城來賣點自家產出的東西,換點錢。”楊昌庭故意說這番話,有梅姐在旁,等會有這個熱心的女人在,很多麻煩都會輕鬆解決。
“這些呢。”梅姐見一些散放的麻袋,指著問。
“自家產出的蔬菜,有辣椒、長豆莢、茄子。”楊昌庭看著梅姐,眼中神采自若,讓梅姐不由地好奇起來。
她在這裡開店好幾年,到店裡來買東西、吃東西的大學生、成年人很多,這些人在她面前,最多是看一眼,然後就轉開了視線。
特別是大學生們,更是不堪,有些人過來,分明是想多看自己一眼,但真在自己面前,卻不敢正視甚至有些人頭都不敢抬起。
而面前這個小傢伙,最多十七八歲,居然平靜地看著自己,沒有半點躲閃。這是怎麼回事?不過,她看到前面這些東西,心裡又坦然起來。
敢一個人帶著妹妹到陌生的省城來,還帶來一大堆東西要賣,自然是不簡單的小傢伙。
“這些菜怎麼賣?”梅姐問。
“阿姨,蔬菜不賣錢,準備用這些菜換一些舊衣服。我想,省城這邊不少人家肯定有舊衣服不穿了的,就用這些舊衣服換蔬菜。”
“你要舊衣服?”
“我們柳河那邊,村裡好多人家都買不起衣服的。”楊昌庭也不多解釋,要給人留推想的空間。
楊昌庭開啟另一張紙,寫著:蔬菜換舊衣服,大小不論。
紙片用竹棍夾住,立在蔬菜麻袋旁。
“我買十個玉米棒子。”梅姐遞給楊昌庭兩張一元票子,楊昌庭接了錢,拿一張遞迴給梅姐,說,“阿姨,你是開張第一位客人,半價。”
“好,有意思。”梅姐笑著將錢收了,“我給你做宣傳。”
“謝謝。”楊昌庭也明白,這一世第一次同梅姐見面,接下來肯定會有不少往來,甚至會進行合作。
省城之行,這個開端讓楊昌庭也滿意。
生了火,立起招牌,自然就引人關注。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看熱鬧,大人小孩都如此。逐漸地,這邊吸引不少人圍過來。
有了梅姐第一個買嫩玉米後,就有另外的人開始問價。楊昌庭不多解釋,指著那打油詩讓人們看。
打油詩並不好,但那手正楷大字卻稀罕。這幾行字,也證明了楊昌庭確實是有學問的年輕人。楊昌庭在心中暗笑,自己從2020年過來的人,還拿不準你們這些土鱉的脈?
六妹的主要任務就是烤玉米,炭火很旺,要不斷地翻轉玉米棒子。炭火的熱力,讓六妹連烤得通紅,也顯得更可愛。
“煮玉米和烤玉米怎麼賣?也是兩角一個嗎。”有人問,玉米的香氣彌散,非常吸引人食慾。
楊昌庭輕笑,說,“煮玉米、烤玉米五角一個,不貴。”
“還不貴?”自然有人會細算,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