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劍!”
當老宗主一聲令下,所有的弟子和堂主,都紛紛踏入“劍域”。
這其中,已經擁有佩劍的人,是作為觀禮的人。而那些還未曾“認劍”的年輕一輩,則會在那萬千劍器中,尋得自己的佩劍。
這認劍的過程,一來,看手速,誰搶的快,那就誰先拿。但是“認劍”只有一次機會,劍握在手,那便沒有放下更換的可能。
昏黃的燈火,將幾乎連線整個青蓮山脈的“劍域”照的亦明亦暗。古老的石壁上,隱約可見有神聖而莊嚴的圖案。整個劍域龐大而不知邊際,只有那如長蛇般粗細的鐵鏈,將它大致隔出一個範圍。
廢墟、深潭、淺灘、沼澤,目之所及,盡是這般蒼涼而陰森的環境。
而廣闊的劍域,數之不盡的寶劍,或是直插入地面,或者倒在淺灘,有的陷入沼澤,似乎已然將被掩埋,有點身沉深潭,無影無蹤。
“哇!每次來到這劍域,都有一種莫名的讚歎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小四眼睛睜大了,看著這廣闊的劍域,滿臉都是讚歎。
“還每次?算上這次也就是第二次,裝什麼深沉呢!”
老二笑著打趣道。
“嘿嘿,這不是太激動了嗎?”
小四笑著撓了撓頭,一臉憨笑的說道。
眼下,他們六個人是不需要再去“認劍”了,只是小七這個時候,就略微顯得有些尷尬了。說的好聽點,他是替補,說的不好聽點,他現在就是一個沒有劍的普通門人。
所以,不少人還在觀望,他是會認劍呢?還是乾脆趁著這個機會,直接挑戰六劍使中的任意一位。
清瑤和葉筱筱也來到這些小夥伴的身邊,因為畢竟從小習武,也都是在一起的,這種場合,雖然嚴肅,但是其實和他們沒什麼關係,因為他們都是有劍的。所以也就過來找他們一起,絮叨絮叨。
“筱筱姐、清瑤姐!”
小四憨笑著就來到他們身邊,顯然是覺得自己有這個資格,做這個婦女之友。其他人也都紛紛跟她們打了招呼,倒是小七,雖然也點頭示意了一下,卻是看上去不那麼有精氣神。
“也不知道,這次會出來什麼樣的劍?”
清瑤半是好奇,半是期待的說道。
“這個可不好說呀,清瑤姐,據我的經驗來看,或許會有品質不錯的劍出來!”
看著這個故作高深的小四,大家倒是都被逗樂了。
“哦?怎麼說?”
葉筱筱打趣的問道。
“我爹說過,這劍域裡的劍,雖然是參差不齊,但是好劍的數量,也不在少數。甚至,說不定有可以比肩我們這六柄劍的存在!”
大家不置可否,等著他的表演。
“你們想啊,我們這神劍窟如今人是越來越多了,從劍域中拿走的劍也越來越多。可是,能說得上可以比肩我們六柄劍的劍,卻是幾乎沒有。所以,按照機率的角度來講,今年出好劍的機率,可以說是歷年最大的!”
“哈哈哈!”
幾個小夥伴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套“機率論”分析下來,還真是那麼回事。
不過這邊玩笑歸玩笑,那有的人,已經開始去挑選自己心儀的劍了。
說到底,這神劍窟的弟子,畢竟是以劍為生,自然對劍也有一番研究和理解。相劍,卻也如同相馬類似,得從不同方面入手。
而這神劍窟的相劍之法,講究的,主要是四個方面——質、形、氣、勁。
質,就是材質、質地。《呂氏春秋》曾雲:“白所以為堅也,黃所以為牣也,黃白雜則堅且牣,良劍也!”
雖然如今的鑄造工藝,已有了很大的改良,材質方面也多有改進,但是大體的思路卻是可以借鑑。堅且牣,自然是首要因素。
形,就是形狀、外形。好的兵器,除了質地工藝要好,另一點頗為重要的的,那就是“稱手”。握著舒服,適合自身的用劍習慣,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劍法的優勢。
氣,可以理解為道家所言的“氣”,這個東西比較玄乎,也可以說是這柄劍一種內在的特質。
鑄劍大家相信,每柄劍都有自身獨特的屬性和氣質。這是與“形”和“質”相對的,是內在的一種因素。很多人也認為,一柄好劍,它的“氣”會主動吸引適合它的主人。
勁,這是一種額外的因素,前三者,基本上就可以將相劍的流程和框架固定了。但是,這個“勁”,為什麼要單獨提出呢 ?
其實“勁”,也是一種內在因素,或者可以說,是“氣”的一個分支,但是因為較為特殊,也可以分開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