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天聽了了無大師的講解後,林澈並沒有急著去做那些要求,而是靜下心來先去悟,悟那本他已經很熟悉的《造化》。雖然他之前覺得自己已經很懂了,可是聽完了無大師的教誨之後,他發現他只是動了文字意思或者是一些皮毛,他雖然將內在修為和外功技巧都是練了形,卻沒有神。
所以這幾天他都在參悟《造化》,大師讓他做的是構造內在世界,但對他的要求和考驗卻是全方位的,所以他在想要如何活用這些技能和功法,如何讓自己的武功展示出來的時候讓人覺得出乎意料,只有讓了無大師這樣的人都能覺得不可思議,那自己在對戰的時候才有贏的勝算。
首先是構造一模一樣的內在世界,以前他探知的時候用更多的是:聽風、觀微、招魂,上次加入獵獸,是他一個突發奇想,如果我能觀賞感受到他人,那他人也能觀察感受到我,為了避免這個情況,他邊加入了獵獸,從無相大師的反應來看,他這招卻是有用。
獵獸:化身於境,無聲、無形、無氣,有我而不知我,狩百靈而不覺。
對於換句話說,加入其他的技能是不是也可以。
踏雲如何,讓林澈一直在意的一件事,就是了無大師說的張真人的轉瞬縱橫三十里,而踏雲的上說的,或可轉瞬千里,難道是真的?
御劍:御劍以斬敵於須臾,御劍可為劍,御氣可為劍,與萬物皆可為劍。是不是如踏雲一般,在須臾間,斬殺在我所能感知的世界裡。
撼山:守則不動如山,攻則泰山壓頂,一夫當關萬夫莫敵。這個是不是也行的通,加入進去之後,會不會真的有如此的成效。
還有最後的無盡,是他一直沒有參透的一個技能。
無盡:有無相生,物我皆有時,物我皆無盡。
不過聯想到了無大師強調的東西有這麼兩個,第一是瞬間完成、第二是所有法則必須都加入進去,按照這樣來看,無盡或許就是這個的關鍵了。
既然想清楚了技能和內化世界的關鍵條件,那就開始修煉吧。
先是將內在的世界塑造,也就是“造物”吧,“奪天地道之利,去效法之痴惑,內化自然,吾為自然,化吾為王”。
在林澈踏入化龍境的時候他已經能夠看到自己的內化世界,後來隨著世間的修煉也開始逐漸知道了自己可以將這個世界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時的內化世界就像是一個巨大無垠的空間,可以仍有你隨意添磚加瓦,當然現在他也知道這個也是需要精神力的,也要看你的構建。
但是按照了無大師的意思,明顯就是說,讓自己的內化世界和外在感知的世界一模一樣,感知的範圍如果越大,內化世界構建也就越大,但如何提升自己的感知範圍呢,與張自生真人的縱橫三十里相比,除了功力不濟之外,想必還是有些沒有想到的點,這些就是制約自己的因素。就如同了無大師說的,自己並沒有運用好自己的功法。
突然,他想到了一個,自己的內景世界又一個東西他忘了去使用,也從未使用過,那個盤旋於天地之間的東西。
他開始了實驗和試錯。林澈先催動聽風、觀微、招魂,獵獸,此時他將內化世界的搭建盡數按照所感知的事物去做,起初這樣做的時候確實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很難想像瞬間搭建完成是什麼樣子。
看著自己的內化世界,他盤腿催動著內化世界,他突然間意識到自己的猜想沒有錯,這盤旋於天地間的只見其身的巨龍,正是主管這內化世界萬物的神靈,而他只見龍身,那是因為,他就是身在龍首的位置,或者說他就是龍首,抑或是說,他就是這條龍。而這條龍此前就像是隻在天空中探了個頭,什麼都沒有做。
他將剛剛的內化的世界全部否定推倒,“化龍”功法催動,他的正內化世界此時就像是被納入了一個巨大的太極圖內,而當他化身為龍時,盤旋於內化世界之內的巨龍開始發出低哄,吐出龍息,傾覆的內化世界瞬間構建完成,此時的世界更加的完備,不光是物,還有所有的萬物生靈。
但這方圓一公里的世界彷彿只能容納下巨龍的一隻眼睛。巨龍的身體已經被壓抑蜷縮的太久了,它迫切的需要鬆動舒展下自己的筋骨,他探出龍爪,就像是龍爪的抓住了此時內化世界的邊界,轟隆的一聲,伴隨著龍息和低哄。
整個內化世界就像是從麻袋的一個洞,瞬間被撕成了一個大大的口子,而他所探知的世界也像是被撕開了一樣從方圓一里,擴大了數倍,並且內化世界就像是瞬間被感應到一樣,立刻就完成了構建。
隨後林澈又進力的嘗試讓他的內化世界被撕得更開,可到最後阻力越來越大,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往下,這就是他此時的極限吧!方圓十里,盡在眼前!探知的面積,整整大了一百倍!
他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面對著內化世界的這片天地,和外在世界一模一樣,日月星辰、天地萬物。還缺了點什麼?他盯著這一切,看著這裡的每一個細節,然後對照著這自己的感知世界,他突然發現了問題,相比於感知世界,他的內化世界就像是一幅幅畫一樣。
時間!構築時間萬物規律的另一隱形的元素。他運轉著龍身,此前的巨龍就像是犯困的人一樣,睜一隻眼乾點活,有閉目養神休息去了,並不是一個全天待命的狀態,所以他駕馭著整個巨龍的身體盤旋在上空。日月星辰、天地變化在此刻才是真正的完成了,一個瞬間可以搭建的符合全部規則的世界依然盡收眼底。
而後的修行雖然也偶有頓悟,但更多的是鍛鍊,比如在自生位置高速變換下的時候,如何瞬間構建完整規則的內景世界。在不算移動的過程中,身體本身也在不算的消耗,加上內化世界如果是完備規則的話,需要消耗巨大的精神力,更別說是不斷變化的探知範圍和內化世界了。
他需要在提升自身兩方面能力的同時,要讓自己的身心適應並且習慣這種經歷和變化,因為如果說那個縱橫三十里的張真人是巨龍的話,在內化世界方面自己可能也就是人家十分之一左右的幼龍。自己還是太弱了,要真正的比試,那就要達到甚至超越張真人的水平,否則沒什麼勝算。
同時,他也在修煉自身的技能,比如作為探知的三個基礎技能,“聽風”、“觀微”、“招魂”他已經運用的很熟練了,“獵獸”、“踏雲”、“御劍”、“撼山”該加入進來會有什麼不一樣的。
還有“無盡”,一直都沒有什麼起色的無盡,“有無相生,物我皆有時,物我皆無盡。”
有與無本身是對立的,但又是可以說是相對的,“物我”按照字面理解即是我與萬物。而根據構建內化世界的經驗來看,時間也是一個元素,或許加入進去會有些新的東西出來。物我皆有終結的一天,但又同時是無盡而不可滅的?
萬物與時,絕對與相對。如果從一個方面去入手,如果將時間化為一種可以度量、膨脹或壓縮的東西,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時,可是,在某一時刻的那個事物,和下一瞬間的事物有並非是真的“同一個事物”,所以那一瞬間的那一個事物是絕對的。
掌握物我兩方,是不是要學會對時間的把控,剛剛說的某一瞬間,就像是將時間無限細分之後,接近於永恆,那會是可以運用到實戰中的嗎?反過來呢,將時間儘可能壓縮,讓某一方變得更加快速?兩者同時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