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祠堂裡,正前方擺的是李家列祖列宗的排位。
李家祖上一直是當官的,但是到了李奕維的曾祖父那一代,因為得罪了同僚,被罰了官職,貶到了開平,直到李奕維在蘇家的幫助下才重新回到京城。
而現在坐在主位上的,是李家的大房曾叔祖,如今已在耄耋之年,而下方坐著的就是李奕維各房的叔父們,今天將李長辭和李奕維著急過來,就是想要了解當年事情的經過。
畢竟一個嫡長女平白無故的被人拐走這件事,放在哪一個家族裡都是不能容忍的。
住持說話的還是李尚明叔父,雖然此人看起來十分嚴肅,但是比李奕維那種是非不分的人來說,李長辭覺得由李尚明來調查此事,會更加迅速。
李尚明看著下方的李長辭,從進門開始就從容自若,不卑不亢的樣子,比李奕維那側室生的兩個孩兒不知道好到哪去了,自己侄子當真是有眼無珠,又想到李長辭十幾年無父無母的日子,詢問的語氣裡不自覺放柔了些。
“長辭,你上次說你是被人拐走的,可是記得些什麼?”
李長辭感受到李尚明的善意,對李尚明這位叔祖父的態度比對李奕維好得多,回想了自己當時的記憶,坦言道:“雖然當時年歲尚小,但依稀記得那日街上有許多人,似乎是在看什麼燈會。”
是了,李奕維也說道:“當日是元宵燈會,因著當時秦宛霏剛生完李欣妤,蘇月茹身子有不好,於是只有自己帶著三個女兒一起去看燈會,這也是自己孃親提議的,平日裡幾個孩子都在家待著,也就節日之際可以出去看看,而且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自己還特意多帶了幾個護衛隨身保護。”
李長辭接著回憶,然後對李奕維說道:“可是,走到一半,你卻感覺腹痛難忍,想要如廁。”
李奕維頓時覺得有些尷尬,但是在眾叔父叔祖的眼光下,李奕維只能硬著頭皮說下去:“是,不知為何,那時確實突然腹痛,於是我找了家客棧借茅房,但是進去前,我要了間包廂,吩咐了護衛好生看守,可是出來後,卻聽到你亂跑出去的訊息,接著我命人全城搜尋,卻怎麼也找不到。”
從李奕維的角度看,是李長辭的任性導致的結果。
可是李長辭再三回憶了當時的情況,反駁道:“當初不是我跑出去的,是有人說你在樓下,要我去找你,而當時要我出去的,正是你的貼身小廝伍月。”
聽到伍月的名字,李奕維噤了聲,因為伍月早就已經死了,就死在李長辭失蹤的第二個月,可是當初大夫說伍月是因心疾去世,便無人懷疑伍月的死與李長辭的失蹤有關。
如此想來,難不成真的是伍月將李長辭故意弄丟,然後又被人殺人滅口?
想到這個結果,李奕維的臉色變得無比難看。
李尚明看到李奕維變化的臉色,繼續讓李長辭說下去。
“當我下去之後,並未發現有父親的身影,於是我打算回廂房,可是伍月直接抱著我出了客棧,當時我不知吃了什麼,竟無力反抗,連話都說不出口,而周圍的人都被燈會的表演所吸引,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帶走交到一個人販子手上。”
“不知道過了多久,等我再次醒來,已經到了船上,我偶然間聽到那人在說,我得罪了某位貴人,貴人才會讓人把我除掉,於是,我被關到了船艙之下,離開了京城。”
聽到這段經歷,眾位長輩都對李長辭有所同情,但還是感到不可思議,畢竟那時她只有三歲。
可是記憶裡,李長辭年幼時期就是以聰慧得到了全京城夫人們的讚賞,對於她還記得自己被拐賣這件事,又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
“那你之後又是如何逃脫那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