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擺盤的時候,也是將鴨舌擺成一朵瑰麗的花朵,看上去就非常的驚豔,吃起來更是風味獨特。
寧誠也曾經在網上買過那種,小包裝的滷味鴨舌,也在鎮上的市場裡買過別人親手滷製的鴨舌。但是那些的味道和馮一帆做的糟滷鴨舌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可以說完全就不能說是一道菜。
同時馮一帆的糟滷鴨舌,也成為了馮若若非常喜歡的小菜。
寧誠有時候會覺得,似乎馮一帆每一道菜,實際上都是為自己女兒所創,因為他的那些菜,最喜歡的肯定是馮若若,基本上都符合馮若若口味。
而在馮一帆所創菜中,大眾所喜歡的辛辣口味是很少的。
這也是因為馮若若不喜歡吃辣。
但寧誠在馮一帆這裡學了這麼久,也才算是明白,單純靠辛辣去掩蓋菜品本身味道不足,是廚師水平不夠情況下,一種非常下作的做法。通常正經的廚師都會鄙夷,以辛辣麻痺食客味覺的做法。
這也算是寧誠在馮一帆這裡所學到的一些做人道理。
要做好一個廚子,首先是要學會做人,不能單純為了追求利益而喪失美食的根本。
美食是要帶給人幸福和愉悅,並且要讓這種幸福和愉悅能夠綿延。
而不是單純用重油重辣,讓人獲得短暫的一種刺激。在那種刺激過後,所帶來的弊端是逐漸失去味覺上快樂。
寧誠看來,馮一帆不單單是一位廚師,他更像是一位舌尖上藝術家。
用他一道道如藝術般菜品,讓人獲得味覺上幸福體驗。
這在寧誠看起來,也是他在其他地方,從其他廚師身上極少會見到的一種氣度。越是去觀察,越是會讓寧誠被馮一帆吸引。
讓他更加堅定了,要跟著馮一帆好好學習廚藝。
寧誠一連竄亂想的時候,馮一帆用手拍了拍他說:“嘿,你在這愣著幹什麼呢?趕緊接著練,看看你這切的,認真一點,別總是犯錯,切菜和做菜一樣,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明白嗎?”
被訓斥一番,寧誠也是馬上回過神來,趕緊應聲:“知道了一帆叔。”
大聲答應後,寧誠繼續低頭練著刀工。
儘管每天都在重複枯燥的切菜,但是寧誠卻覺得非常充實。他更是不會有絲毫不適應,不會覺得煩躁。
因為在這個廚房裡練刀工,不僅僅是能夠磨礪自己,還能夠學到一些其他東西。
尤其是馮一帆研發菜品的過程,並不會避諱寧誠,這也讓他無形中獲得了一些有關於做菜的新知識。
所以每天的練習,都會讓寧誠覺得非常的充實。
寧誠練著刀工,馮一帆繼續研究他的菜,蘇錦榮在旁邊作為那個出謀劃策的人。
而當馮若若起床後,她會溜進廚房來,湊到姥爺的身邊,雖然是和姥爺非常的親密,但實際上小姑娘更多還是在和爸爸聊天。
馮若若很喜歡和爸爸聊天,因為爸爸會回應自己的,爸爸還會給自己講故事。
今天馮若若依舊是湊到姥爺身邊,看著爸爸在那邊忙碌,小姑娘馬上非常好奇開始詢問起來。
“爸爸,爸爸,你今天要做什麼呀?”
馮一帆也是很快回答女兒:“爸爸今天在研究新菜啊,剛才做了一下,但是爸爸和姥爺都不滿意。”
馮若若馬上說:“爸爸,那你讓若若嚐嚐呀,若若也許會滿意呀。”
馮一帆聽了笑著說:“姥爺都不滿意了,爸爸肯定要重做嘛。”
馮若若說:“沒關係呀,若若會知道,到底要不要重做,爸爸你給若若嚐嚐呀。”
見女兒一再要求,馮一帆便將剩下的一點,給女兒去嚐了嚐。
實際上寧誠知道,馮一帆是故意留下這一點,要給自己的女兒嚐嚐。因為他知道女兒睡醒午覺吃了點心,跑到廚房裡來,一定會嚷嚷著要嚐嚐爸爸做的新菜。所以馮一帆會給女兒留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