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之所以選擇傍晚時分過來拍攝和採訪,自然是早有準備的,包括李菲兒在內,電視臺方面不少人都私下裡過來摸過底。
大家都知道,老街如今白天人流比較少,晚上夜市的時候還算是人流較多。
所以為了拍攝老街上夜市的特點,也為了營造出老街依舊人流密集的氛圍,電視臺經過商議選擇傍晚來。
鏡頭隨著李菲兒一家一家的鋪子拍攝,也讓電視臺很多極少來老街的人員發現,這條老街上確實有不少很傳統的商鋪。
除了西邊靠近街口那家竹編鋪子外,往裡一些的地方還有手工的陶器鋪子。
當天已經黑了下來,又是向裡走了一段,大家看到木雕鋪子、漆器鋪子,竟然還有刺繡的繡品鋪子。
見到了木雕和漆器鋪子的出現,已經讓電視臺這次來的人員們驚異不已,而看到了賣手工刺繡的繡品鋪子,就更加是讓大家充滿好奇。
李菲兒顯然是早有準備,領著大家便踏入那家手工刺繡的繡品鋪子。
鋪子裡的佈置,可以說和老街上其他的鋪子完全不同風格。整間鋪子透露出一種古樸文韻氣息。
踏進了鋪子裡,可以看到牆上掛著各色的繡品。鋪子裡錯落有致玻璃櫃臺裡,也是擺滿了繡品,其中有手帕、被單、枕套,甚至還有扇面。
在櫃檯的盡頭處,有一扇屏風相隔,屏風後面一位優雅老太太,正在監督兩個年輕人進行著刺繡。
李菲兒給跟進來的電視臺人員示意,讓他們小聲一點,不要全部都靠過去。她讓攝影師上前,站在稍遠一些地方,去拍攝後面正在進行刺繡的人。
不過只是剛剛靠近,那位監督的老太太察覺到動靜,回過頭來。
看到這麼多人進入鋪子,先是讓老太太感到有些驚訝,不過很快看到了李菲兒,老太太臉上頓時浮現出了一抹風情不減的笑。
從屏風後面走出來,繡品鋪子老太太劉婉華笑著說:“菲兒,你們這是來拍老街了?”
李菲兒微笑著回應:“是的劉姨,沒有打擾你們吧?”
劉婉華向身後看了一眼,屏風後的兩個年輕人很自然地也回頭看了看。
劉婉華倒是沒有責備,回過頭笑著對李菲兒說:“沒關係,你們要是想拍,那就進去拍吧,惠惠,你們兩個繼續,鏡頭前可不能露怯啊。”
屏風後面兩個年輕人,馬上應聲說:“好的師父,我們肯定不能給您丟臉。”
劉婉華聽了笑了笑:“你們這兩丫頭,好好做就行,不存在什麼丟臉不丟臉。”
攝影師在李菲兒的示意下,自然是到屏風後面去認真的拍攝,兩位年輕繡孃的刺繡過程。
李菲兒輕聲問劉婉華:“劉姨,平時這個時間您不是都不在鋪子裡了嗎?”
對老街上的人和事,李菲兒透過蘇記的關係也都提前做過一些瞭解。
這間手工刺繡的繡品鋪子是劉婉華的,不過老太太通常晚上不在鋪子裡。
老太太不喜歡喧囂,晚上老街夜市對老太太而言有些太鬧,所以晚上都是她兩個徒弟在這邊守著鋪子。
劉婉華聞言,微笑著輕聲回答:“還不是一帆,跟我說今天你們要來拍攝,所以讓我一定留在鋪子裡,不然我這個時候,應該在蘇記吃了晚飯,然後去跳舞嘍。”
聽到老太太這話,李菲兒突然明白了,為什麼今天老街上這些鋪子老闆都這麼齊全?
原來馮一帆從李菲兒這裡收到訊息後,專門提醒過老街上的這些老闆們。
目的就是要在今天,透過電視臺的拍攝,向淮城的市民,以及老街改建的有關部門,呈現出老街夜市最真實的景象。
李菲兒心裡想了想,不得不承認,馮一帆的這份安排確實很好。
透過他們電視臺的節目,可以讓更多人見到老街的繁榮,讓大家看到老街上很多老手藝鋪子的存在,明白這些東西是需要保護和發揚。
畢竟,淮城當年也是大運河流經城市,古時候是一座繁花似錦的名城。
攝影師一番拍攝完成,出來後李菲兒又是對著鏡頭,對劉婉華老太太進行了一番採訪。
比如詢問一下,老太太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刺繡的?還有老太太師承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