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由前面數十場戰鬥,徐振雲對於“影遁之法”和本人“精確感知、猶如慢放”的能力,配合之巧妙,達到了又一個嶄新的境地。
先前徐振雲無論多少次“瞬身”,都是“預設”好的動作;而此時則不然,其實在每一個瞬身之間,徐振雲利用時空宛若慢放的感知力,都有一個輕微的停頓。
若你往左,我則往右;若你往上,我則往下。
等於每一個動作兩種可能,後續變化,既是假動作,又是真動作;專門往你反門去攻。
但是元宸每一次“意動”嘗試抵擋,似乎要吃徐振雲的虛招時;徐振雲一變,他也絲毫不差的及時變化,整個過程,嚴絲合縫。
等於兩個人的每一個“頓挫”都完全同步。
而看元宸之動作,則尤為巧妙——
如果說徐振雲是“瞬移”,那麼元宸並未呈現出“消失而復現”的景象,其實他的每一個動作、身形位置之變化,都是連貫的;只是速度極快,在空中留下殘影。
好像一個極有詩意之人,在空中作畫一般。
以“有形連貫”之遁速,完全跟得上徐振雲的虛空頓挫、反覆瞬移,當真是賞心悅目。
剛剛領悟到的絕強手段並未一擊建功,徐振雲神色平淡,開啟第二波攻勢。
快速瞬身閃擊,每一波攻勢都用足瞬身的六至七個頓挫;不能建功,則遠遠遁離,再圖進去。如此反反覆覆,很快就是百餘個“衝陣回合”。
摒棄掉任何的負面情緒,徐振雲心念明晰:遲疑無用!
乍一分析,元宸的力量根基依舊略在自己之上;以速度而論,他的法門雖非瞬身,但殘影遊移,完全能夠接得住自己的閃擊。
最關鍵的是,徐振雲面對其餘對手時無往不利的殺手鐧,在均勢下應對必然精確無誤的感知能力,似乎對手也同樣具備。
如此一來,好像對方的強大真的是無懈可擊,自己一點沒有機會。
如果換作一個人,此刻一番連攻之後,選擇暫退審敵,等待時機。
但徐振雲卻並未如此選擇;而是選擇連續的、爆發式的強攻!
因為經過接連數十戰的錘鍊,徐振雲對於自己的能力已經瞭然於心、熟極而流;縱然退卻再行構思,也很難創制出什麼更新穎、更最佳化的打法。
反而不如連攻到底,極限壓榨,看對方是否真的那麼無懈可擊!
尤其更加堅定徐振雲信心的是——
每當徐振雲衝殺到近前,利用瞬身之法虛虛實實、和本人“彷彿慢放”的精微能力時、在一著不慎就要吃虧的情景中;元宸身軀上那異常矚目的“岩漿態”,猶如油潑入火,陡增其勢。
由此可知,如果說徐振雲的極限反應和精準出招的能力,來自於道心棋盤的“慢放”;而元宸匹配自己能力的底牌,就是源自於神秘的“岩漿態”。
且看汝之能力,是否可以如我這樣不計成本的無限動用?
尤其對徐振雲有利的是,這裡是三大玄靈秘地之一;並沒有外界彷彿冰晶垂地、久看則心意不諧的感覺壓制;徐振雲可以放心大膽的長時間開啟“認真觀察”模式。
又迅猛衝擊三十餘陣,徐振雲心中雪亮。
這一回合,當徐振雲身如金剛彈丸,出現在元宸右肩之上時;元宸的身上的“岩漿態”似乎突然沸騰;同時其面色紅暈,彷彿氣機不繼;而反應速度好像多多少少慢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