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齡下一個對手,人榜第九邵元茵,這是和徐振雲有過交手經驗的大晉嫡傳,自然不會給徐振雲製造障礙。
接下來八、七、六、五、四名,徐振雲依次挑戰,一一過關。
其實失去了“微透支”模式之後,徐振雲的戰力和排名前十的嫡傳之間,戰力已頗為接近——至少以基礎戰力而論,雙方差距極為細微,幾乎可以認為是同一個等階的存在。
徐振雲縱然能勝,也只是憑藉感知和反應速度的優勢磨上良久,抓住對方的一個破綻。
但連續五戰,徐振雲都是在一刻鐘左右解決戰鬥,看上去波瀾不驚。
自從有了將所有對手視作“混沌整體”的概念之後,徐振雲感到本身實力,似乎有了立竿見影的提升!
眼前這一戰,對的是一個國字臉、濃眉毛,身著青色馬褂的青年。
這人一眼望去好像是三十五六歲的成熟相貌;但仔細看,似乎又甚是年輕,好像二十出頭。
其實這“糾正”之後的印象也也未必準確;因為這一位也是出世宗門中的人物;相貌並做不得數。
端木治平,玄武精舍出身,如今是人榜第三。
既是出身玄武精舍,實戰能力又達到如此高度,那此人自然是一位武修。
兩人身形遁速極快,在空中倏分倏合,突然間雙拳一碰!
徐振雲向後彈出。
此刻端木治平是處於“微巨大化”的狀態,顯然是發動了“巨像”。
人榜第三的武修,又有“巨像”加持,絕對力量當然在徐振雲之上,而且差距相對明顯。
所以這一招硬碰硬的結果,絲毫不意外。
但落在在場所有一品境之上的人物眼中,徐振雲的“反彈”,卻別有一種瀟灑曼妙的感覺;一點也不會給人以“徐振雲處在下風”的觀感。
徐振雲心中更是異常愜意。
這就是感受到“勢”的好處了。
如果是並未掌握“勢”之前,徐振雲力量不及的後退,必然有一絲窒澀,給人以戰力不及的觀感;但眼下雖然“後退”的距離完全相同,給人的觀感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止是“觀感”。
徐振雲感知分明,現在的自己,動作更加流暢,反應也始終敏捷,好像並沒有被遙遙擊飛的“拒止”感,接下來無論是攻是守,還是動用遁術突襲,動作之流暢,都會比未掌握“勢”時迅捷一線。
不要小看這“一線”;體現在實戰中,就是極大的差別。
鬥到這裡,實現的猜想也最終落實——
徐振雲在與前三十五人的依次比鬥中,會獲得有資於戰力的好處。
觀戰之人中,李大、素真子、倪欣玥、劉抱梧等人,輕聲議論。
劉抱梧道:“他的戰力,得到了切實的提升。對於‘勢’的領悟提升到這一步,的確是不簡單!要知道,他應當只是入道不到三個月時間而已。”
“勢”之一道,不僅僅是聲勢、氣勢;若只是這些虛指的“勢”,或許對於實戰有些增益;但這些增益往往出現在玄之又玄的領域,並不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