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彷彿“黑色絞鎖”的一擊,徹底破開“道德清池”和“空間摺疊”到六七分的位置,方才停止了去路。
六七分,看似距離極限尚有餘地;但那“黑色絞鎖”倏忽之間收攏於無形;而無論是“承德身”還是“避世”所營造的防禦,恢復卻需要一個緩慢的間隙。
當然,也可以收了神通重新施展,但這樣消耗必大。
徐振雲神情微凝。
在這一回合的交鋒中,自己三人其實是微落下風;而自己居然成了三人中的“短板”。
而這個“下風”,是做出抉擇之前,徐振雲自己已隱約預料到的。
和百里月光一戰後,再加上對於本體“屈原浩”能力的感知和熟練,徐振雲對於頂尖強者交手的認識,有了一個飛速的進化。
決定攻防策略的一瞬間,徐振雲模模糊糊感知到了問題——
三個藺紫薇動用的看似是“普通”的招式;但三人招式完全相同,融合之後,似乎有一種奇妙的加持,最終似能實現“大於三”的效果。
其實牧雪晴動用“德充符”,向天問動用“避世”,如果徐振雲也能動用一種類似的“區域防禦”神通,也可以實現類似的效果;那時就不虞出現問題。
本來神道也自有類似手段;但偏偏屈原浩的神道前九印,全部都被融化進“攻防一體”的“具象化”體系之中,以至於損失了近似之神通。
屈原浩這樣做,當年自然有其道理。
如此一來,較之常規的神道體系,隱匿突襲方面的戰力大大削減;但是正面戰力極大增強。但用之於當前,卻不契合徐振雲的實際需要!
剛剛徐振雲心中浮現出一個念頭——
模糊看到,似乎那三個“藺紫薇”雖然法力絕高、幾乎等同於本人;但看目光卻有些呆板,好像感知能力有一定的短板。
如果自己攻其必救,動用“六合神輪”攻擊一人,施展“以攻為守”的法子,似為良策。
若其反應不及,被自己偷襲成功,那幾乎就瞬間奠定了優勢;就算不成,哪怕其及時回防,也必當撤回相當於三分之一的法力。
而自己直接動用“精神拳力”去截擊,並未和牧雪晴、向天問配合好,等於提前以弱攔強,所攔下的力量不到三成,等於變相加重了向天問和牧雪晴的負擔,反而不如自己預想的方案!
但徐振雲知道,神武天平器靈特異的囑託,必然有其道理。
三個藺紫薇面無表情,好像真的只是傀儡木偶,繼續施展攻擊手段!
其神通面目,並不拘泥一相,而是千變萬化。時而是劍形,時而是電光,時而是真空拳力的虛影……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所有的神通之形,都做到了“三人一致”,合力來攻!
徐振雲等三人,依舊是故法抵擋!
但由於徐振雲的防禦力不能完美和牧雪晴、向天問配合,對方雖一擊不能完全破防,卻能神通無隙,連續攻擊,牢牢盯著“避世”和“道德清池”二大神通未能完全復原處加以打擊。
而牧雪晴、向天問也只能撤去神通之象,重新施展出來。
因為諸如“避世”和“德充符”都是二品之印,位格較高,對方的規模雖巨,卻也不能一擊打破防禦。
但這雙印的防禦力,狀態維持愈久,才愈見效果;似這樣被輕易擊傷,而本身恢復趕不上對方連續出招的速度,反覆重新施展,消耗極巨,實為得不償失之舉!
究其原因,都是徐振雲提供的防禦效果稍弱。
如果徐振雲的“截擊”能夠削弱對方三人合力的三分之一;那麼“避世”和“德充符”的聯合,抵禦剩餘二人,兩大神通“修復”的速度就能追上、勝過敵人連續出招的速度。
如此一來,就是我方高枕無憂之局。
徐振雲心中權衡,是否要加以變化!
“不要變招!”
“就這樣堅持,等牧子衿出來即可。”
神武天平器靈似乎看到了徐振雲的心意變化;再度指點道,態度嚴肅。
徐振雲沒有表態,向天問卻忍不住問道:“為什麼?我覺得……以攻為守,好像也不錯!徐振雲的進攻和突襲能力,不施展好像很浪費!”
神武天平器靈道:“這一戰就是最關鍵的一戰!其餘的戰場中,大晉陣營都不落下風;還有已經取勝的牧子衿即將出界!你們對藺紫薇的這一戰直接決定了這場大戰的最終勝負。”
“如果你們三人能堅持到牧子衿出界,大晉才算鞏固了勝勢;若是你們三個被他所殺,形勢將急轉直下,牧子衿出界之後也遠遠不是他的對手!簡而言之,藺紫薇就轉化成了伱們三人之前承擔的角色。”
“十二時辰之後,大晉一方恐反將全軍覆沒!”
向天問一愣。
我們三個被他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