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雲心念默運,笑容綻放。再度認真的道:“謝謝老師。”
徐振雲隱然猜到,是這兩天自己對於“詩詞”一道的專注刻苦,被姬小花理解寄情於外、轉移心中隱藏煩悶的手段;他認為根子在冉楚楚下落不明上。
事實上,他沒有猜對。
但殊途同歸,結果是好的——
這兩天,徐振雲因為這個世界的迷幻與疑雲重重,同樣負擔不小。得到這個好訊息,在精神上是一個極大的提振和促進。
依照徐振雲的觀察看,姬小花是面冷心熱型的人物。
但無論是“天香花果茶”,還是此刻的提前傳訊,都是一種鮮明直接的“關照”。
徐振雲很清楚,以姬小花的傲骨,不屑於去做“為大晉拉攏人才”之類的附加任務;至少不會親自去做。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純粹是他本人對自己的看重。
如此偏愛,倒是令徐振雲感到誠惶誠恐。
姬小花卻翩然轉身,只留餘音迴響:“莫要錯過天心園林的好風光。”
徐振雲心情轉好,深深吸了一口氣,第一次神思外遊,在各個“聚落”之中逡巡流連。
此時才發現,“天心園林”的中段聚落部分,和最核心的“四象塔”,其實具備相同的性質。
四象塔額外承擔了類似“電臺”或“報紙”的作用,但其本質上,是資訊之總彙,是瞭解大晉乃至整個心元本洲的絕佳視窗。
而那六千四百的聚落又何嘗不是如此?
若將其一一涉獵,當今世風,無所不包,盡在其中……
想通了這一點,徐振雲心意豁然明亮,好像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獨自遊覽了一個時辰,四人在約定地點聚集,回到“萍水居”後,各自返家。
……
接下來兩天半時間,徐振雲開始了“三點一線”的生活。
上午打坐維持“行止自煉”,同時閱讀“一簡書”,充實有關修道界的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徐振雲留了一個心眼,每天“讀書”的過程中,都勻出少量的時間進入“認真觀察”模式,唯恐道冊之中同樣藏著類似前世詩文那樣“見面不識”的存在。
但可惜的是,三天下來,並沒有什麼新發現。
面對這樣的情形,徐振雲倒是並沒有什麼“失望”的情緒,反而心中很快的浮現出一個念頭:終究會有。
好像自己的“發現”必然是階段性的,在已經發現了許多“異常”之後,註定會進入一個平靜期,需要等上一段時間,才會有新的萌芽和徵兆。
徐振雲也不知道這個念頭從何而來,好像單純的是腦洞大開。
下午,照例是去往天心園林遊覽。
牧雪晴和向天問都是尋到了固定的“興趣聚落”,參與進去。但徐振雲在明白了天心園林的本質之後,卻並未參與,而是選擇了廣泛“涉獵”。
徐振雲每對一種遊戲或活動了解透徹,方才進入下一個聚落;如果是從未見過的聚落型別,就牢牢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