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兩口或三口之家,兩個青年勞力,選擇務農的話可以選擇精耕三畝地;如果是粗種,可以種十畝。但大致算賬,還是精耕比較划算。”
“如今糧價基本上穩定在三百文一石,一年兩季,每季收成按一百石計算,毛收是六十兩。扣除種子肥料和賦稅,剩下用於售賣變現的約莫是二十到二十五兩。”
“當然,算上一年的開銷,只能算衣食無憂,卻也攢不起來太多錢。”
徐振雲其他話都沒聽進去,驚道:“四叔,您說每季收成多少?”
徐興國十分奇怪的道:“一百石啊,有什麼問題?”
“精耕細作的話,一畝地的收成在三十到三十五石之間,三畝地可不是一百石!”
三畝地一百石!?
一畝地三十到三十五石!?
在心元本洲,一“石”是六十公斤出頭一點,摺合一百二十斤。所以:
心元本洲的農業主糧畝產量,是3600到4200斤之間?
這豈不是比雜交水稻還要猛……
所謂務農,如果不特指種植特殊的經濟作物的話,就是指種植當今世界的“主糧”——青米。無論外形、口感,都和以前的大米(水稻)有七八分相似,但是米粒要稍大一點。
徐振雲出神好一陣,終於道:“產量如此之高,糧食價格能夠保持穩定嗎?會不會穀賤傷農?”
徐清霜一臉驚訝的看著徐振雲,失笑道:“穀賤傷農?這是你從哪裡學來的怪詞?每年的糧食,留足口糧之後,其餘部分大晉官府都是應收盡收,唯恐不足。”
“米價行市,先立下定數,再按照供需及其餘常用物品如肉、菜、布價等做相應調整。縱有變化,也屬有限。”
徐振雲驚道:“應收盡收?官府收這麼多糧食做什麼?”
徐清霜沒好氣的道:“你自己就是官府中人,反過來問我?大概是大晉仙朝飼養的靈獸數目極多,收回去當飼料吧?”
徐振雲快速更新自己的認識,想了一想,又問道:“種田……比放牧更加輕鬆?”
徐長陵接話道:“那可不是?除了播種收成的兩個月比較忙碌,其他時候,都相對輕鬆,至少和放牧一整年跟著不閒相比,要輕鬆多了。”
“多說無益。將來哪一天得閒,待你到‘農部’看上一看,自然明瞭。”
徐振雲緩緩點頭,仔細回味了一陣,終於道:“這樣說來……其實絕大多數老百姓,日子過得還不錯?”
徐長陵笑道:“那可不。但是有一個前提:家裡有壯勞力,人丁完整,有把子力氣。”
大伯點頭,總結道:“正常情況下,缺丁少口,十有八九是三年一度的妖族作孽。”
“其實當今世道,細枝末節雜項花費,也著實不少。譬如咱家一年收入八百兩,扣除花銷,也只得淨結餘三百兩下來。只是正常情況下收成更高,所以日子還算易過。”
“如果家裡缺了人口,又或者本人傷殘失了勞動力,那就會比較窘迫,哪怕官府有救濟,依舊會相當拮据。”
“但除此之外,正常人家衣食無憂,每月吃三五次肉,算是比較容易達到的底線。”
和自己想象的有點不一樣……徐振雲深深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