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進的一聲比一聲響亮,漸漸地,這些人彷彿達成了某種音律節拍似的,讓整個太和殿,乃至殿外,都在迴盪著;
“請大帥晉皇帝位!”這句話。
實話實說,這些部下們勸進,還真不是章邯有意安排的,他事先並不知道會有這處。
本來,今日召集大家過來,章邯他本來的目的,也只是簡單宣佈一下自己確定了國號和新都城的事情。
故,就是因為事先沒有準備,面對部下們的突然勸進,讓章邯一時間竟有些不知道怎麼應對。
突然來的一股情緒,讓章邯心中再次對人家朱元璋由衷羨慕起來。
看看人家朱元璋建國時候那待遇,不管是大事小情,事事都有劉伯溫,李擅長這樣的能臣操持。他老朱需要做什麼,怎麼做?早就都已經給安排得規規矩矩,明明白白,人家只需要選擇性執行就可以。
不僅省心省力,還能體現出自家威儀。
反過來,章邯再看看自己呢。
手下盡是一幫粗漢將軍,竟一個能拿得上臺面幫助自己操持的文臣都沒有。
真要按照常理來說,勸進這件事都是登位者提前與重臣們商議好的。所謂集體勸進,也就是走個形式。三請三辭,向天下做出個謙虛的態度,才能順理成章登臨帝位。
章邯自己手下這群夯貨們,居然在這麼大的事情上,給自己帶來突然襲擊。章邯不禁暗暗發愁;自己到底是接受呢?還是拒絕呢?
接受吧!顯得自己急不可耐。
畢竟自己心裡打算建立的漢家王朝,就要按照三請三辭的傳統漢家禮儀來。
可不接受吧!又怕地下這群夯貨不明白其中的彎彎繞,真的以為自己不想現在繼位,呼啦啦站起來,那就太尷尬了。
太和殿中的空氣一時間變得安靜極了,在場幾十人的呼吸聲都變得有些微不可聞。
章邯則直挺挺站在上首的王座上閉目沉思,臉上表情變幻不定,可見相當糾結。而他面前正對大門走道地毯上,密密麻麻跪著幾十名隨他一起南征北戰的將領。這些將領們俱低著頭,屏住呼吸,內心喘喘,耳朵伸得筆直,靜等著上首大帥的說話聲。
‘爾等兄弟心意本帥笑納了。
都是一個馬勺裡混飯吃的自家兄弟,哥哥我也就不藏著,噎著了。
大明開國在即,我章邯為國民黎庶計,為天下安康計,願意出來,擔起這條千鈞重擔,繼皇帝位!’最終,章邯還是沒有打算冒險。深思熟慮後,直接說了這麼一番說辭,算是同意了。
章邯的話讓跪在地上的眾將眼底俱露出一絲微不可查的詫異。
來的路上,章四參謀長派來的人不是這麼說的啊!不說是三請三辭麼?怎麼大帥剛一勸諫,大帥就直接答應了呢?
不過,大家也沒空再多想,現在也不是計較這些“旁枝末節”之時。
他們這些人,本身在政治上就是草臺班子,也不會如中原儒生那樣把禮法看得比天大。
在他們心中,不管是三請三辭也好,一請答應也罷!反正章邯答應勸進,他們就已經達到了目的。
“臣等拜見皇帝陛下,陛下萬壽長春。”
不知李小虎什麼時候從那句戲文中聽來這麼一句話,鬼使神差,在章邯話音落下,第一個再次跪地拜倒,口中大聲呼喊道。
其他將軍們也不明就裡,也不管對錯,見最前方李軍團長髮了聲,也馬上跟上大聲叫道;“臣等拜見皇帝陛下,陛下萬壽長春。”
章邯撫額,深深呼吸兩口氣,也不打算糾正了,直接邁步走到帥案前方,雙手託舉,大聲笑道;“眾卿平身,都起來了。”
將領們跟著最前排的李小虎一起站起來,作揖彎腰謝曰;“謝陛下。”
漠北和林,汗帳。
兩個是打扮模樣的小侍女,一左一右,乖乖矗立在一名婀娜豐潤的婦人兩側。不顧額頭細密的香汗,輕輕揮動著手持的一柄羽毛團扇,把一股股微涼空氣,送到這名美貌的婦人身上。
這名面容嬌媚的貴婦人,卻正是窩闊臺大汗薨逝後,負責監國的乃馬真後。
此時,她正以慵懶的姿態坐在之前窩闊臺曾坐的寶座上,目光一眨不眨,低頭凝看著手中這封數百字的信件。好看的眉頭時而微微皺起,時而輕輕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