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孫三,你二人可服氣?
陳文昭的一連串話語過來,這兩個人如何還會不服氣?十板子總比丟了命好!看著鄉老臉上的表情,不管是王二還是孫三,臉上都有些訕訕!
陳文昭見狀,繼續開口:“爾等一衣帶水,世代皆為鄉鄰。因如此小事結成仇怨,何等不智?遺禍子孫,又何等不賢?如此,我斷髮以之為戒,爾等更要以之為戒。”
“大人英明!”
公堂下面,山呼海喝!萬眾一聲!
你道是為何如此?
原因很簡單,陳文昭這個案子辦的漂亮,符合如今的百姓心中的價值觀和社會的主流思想!
以和為貴,與善為鄰。
宗族作為一個詞語,可不是空話!世世代代宗族距離在一起,一個村落之中,那個不是沾親帶故?
一般除了人命案子,鄉老大都就解決了。
這是朝廷賦予鄉老的權利!也是鄉老宗族力量的體現!
原因很多又很少!官面來說,是皇權不下鄉!實際來說,是地方宗族實力強大!加上官員常規可調動力量太小,風險太高。
一般情況下行政力量到了鄉中一級就算是到頭了。不是說不想要繼續深入下去!
而是,如果在下去的話,就會觸及宗族和官員間最根本的矛盾!
而是,宗族和官員又不是完全割裂的!
有官有族,有族有官。
王二孫三,這家幾個人看起來不過是一件小事!區區四十三棵麥穗。
折錢十文都不到!
但是這兩個人不買鄉老的帳,把這件事鬧到了府衙,不管他們背後有或者沒有深層次的原因,陳文昭都要以複雜的形式來考慮到!
索性,陳文昭就把這件事做成了一件相對的鐵案!
與公斷案,卻並沒有分清是非曲直,這件事事實並不難查明。只要衙役下鄉一走,見了情況三兩眼就能看出來。
但是,這件事重要的是真相嗎?
並不是的!
這件事真相併不重要!不管真相是什麼,也不過是不到十文的事情!
但是,這件事又不得不慎重處理。因為,百姓身邊,最多的就是這種百十文的事情!
所以,陳文昭並沒有在銀錢和真相上面過多的牽連。
而是,由官府出錢,溢價賠付,讓雙方都不吃虧。
這是一種和稀泥的手段!
因為這件事如果是非曲直辨明白了,兩家人不想結仇也要結仇!
但是,只會和稀泥還不行!世道中,最多的就是刁民了。
不要以為什麼海清河晏天下太平!那不過是騙皇帝的!
泱泱大宋,那年沒有反賊又那年沒有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