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吳銅來家裡的那個晚上後,兩家的親事也算是正式的對外公示,所有的流程都在一步一步的進行著。
而賀蘭接的繡活也於昨日完成,今日便打算提前去交付。
這畢竟是賀蘭第一次接這麼大單的活計,張娘子多少有些不放心,早些日子就託人傳話說,交付繡活的時候賀蘭也要跟著去。
賀蘭也知道她的意思,無非就是怕有什麼責任讓她擔著,又或者有什麼不滿意的,自己當時在場還能趕著時間改一改。
賀蘭也怕那邊有什麼問題,自己又不在,傳話回來的時候又跟自己說不清,心裡便有些想跟著去。
只是想起吳母好像不太喜歡自己出去,便小心翼翼的跟吳母說明了情況,沒想到吳母聽到後很痛快的應允了。
“去吧,早些回來就好。”
賀蘭看了看吳母的背影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說起來賀蘭也不知道為什麼吳母不太想讓自己跟著出去,側面的跟清梅打聽過,聽清梅的意思是吳母覺得,女子就應該待在家裡相夫教子,不能出去拋頭露面。
生在這樣一個戰亂的時期,女子大多都像貨物一樣被交易,長的漂亮的,不曉得哪天出去被大官瞅見了就給家裡招了禍。
類似於這樣的事情賀蘭是沒見到過,只是對於吳母的心思也沒有那麼多的抗拒。
自己剛來一年不到,不懂的地方多了去了,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小心一點總是沒錯的。
今天帶賀蘭進城的並不是自己家的人,而是海申叔,旁邊還有清梅作陪。
家裡這兩天忙著給地裡澆水施肥,捉蟲除草的,根本不得閒。
賀蘭忙著手上的活計才躲掉暴曬的命運,而清梅則是因為親事要定下了,所以才能在家養著。
姑娘家只要婚事定下來,講究一些的人家,姑娘出嫁前的一年便不會下地幹活,如今眼瞅著跟吳銅的婚事就成了,吳母也就沒讓清梅跟著下地。
如果讓賀蘭一個人出去吳母也不放心,想了想還是讓清梅跟著一起來了。
吳清泉嚷嚷著要來,被吳母說了一頓,鬱悶的只能跟著吳父去了地裡。
而吳清竹已經好幾天沒回來了,上次家裡來了位王姓的年輕人,拉著吳清竹就上了馬車離開了。
今天來的時候吳母還囑咐兩個人,去書局看看,如果遇到吳清竹記得把他叫回來。
兩個人進了城門後就從海申叔的馬車上下來,問了回去的時間後,往不同的方向走去。
這位海申叔在村裡也算是辦事的人,當初領著人下山打聽情況就是他帶的頭。
今天來縣城辦事也是幫村裡採購,村裡沒有馬車的人家,想要進縣城大多不容易,村長也就想出了,固定的時間,把需要的東西說出來,村裡集體購買。
如果有其他需的也可以趁著這個時候掏出一文錢,坐著馬車去縣城。
這也是姑嫂兩個單獨出來行事,碰到人的時候都會下意識躲一躲,就怕以前聽到的那些欺男霸女的人出現。
好在一路有驚無險,張娘子剛送一位顧客離開就注意到了賀蘭,一臉殷勤的把兩個人迎進了裡屋。
張娘子也是一個謹慎人,聽說賀蘭繡好了並沒有著急的給錢,讓小二上了茶水,自己便拿著嫁衣去了桌面鋪平。
從頭到尾檢查了好幾遍這才放下心,揚起笑臉便走到賀蘭跟前:“小娘子做的繡活一如既往地讓人放心,瞅瞅這做工,真是沒得挑。”
“謝謝。”
“這樣吧,我先給你一半的錢,你們兩個跟我走一趟,等主家那邊覺得可以了我再把剩下的錢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