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郎走後,經過昨日的風波,濟世堂門前的人少了一些,有人看到姜瑤依舊在坐診又匆忙回去告知,不到一刻鐘,又排起了長隊。
今日的相安無事,人們都知道昨日的事情是有人故意為之,還有人對她的事打抱不平,姜瑤一笑了之。
短短三天的時間根本就不能解決這麼多百姓看病的問題,姜瑤也知道光是靠她和吳孝之兩個人是不行的,不僅是看的慢,有時候根本忙不過來,還是得要多找幾個幫手才是。
所以今天結束後,姜瑤又來找李向文。
“姜娘子,昨日之事我已經調查清楚,背後之人已經找出來了,你可知是誰?”
李向文不說她心裡也有數,這種手段除了徐秀還能有誰。
她的臉上看不出情緒,表面的平靜讓李向文安奈不住,又道:“這人我已經按照律法處置了,打了五十大板,被胡耀光救回去了。”
“嗯,這件事就先這樣吧。”
徐秀的事,她不關心,這都是她自找的。
“我想開個醫院。”
“醫院?”
李向文聽到這兩字知道大概的意思,但是不知道姜瑤說的這個是具體幹什麼的。
“簡單來說就是,在葫蘆縣做一個專門看病的地方,和普通的藥鋪不同。將不同的病症分類,多找幾個郎中,分開看診。”
“若是可以的話,往後希望李大人能上報,減輕百姓們一些看診的費用,或者能賜藥也行。”
這想法一出來,李向文傻了眼,前面的聽上去還不錯,但是後面聽姜瑤的意思是想讓國庫裡出錢補貼百姓看病。
“你這想法,恐怕是要落空了。”
李向文也不想潑涼水,只是現在想從國庫裡掏銀子出來,是難上加難。
“且不說,咱們這邊正在打仗,還有南邊的災害,我聽說一點收成都沒有,百姓流離失所,處處都是要錢的地方,哪裡的有多餘的錢補貼給咱們?”
姜瑤也知道現在一時半會是補貼不了的,所以這個想法只是暫時說出來而已,最重要的還是:“我知道,所以現在我需要李大人多找幾個醫術好的郎中,但是年紀不能太大。”
這樣一說,李向文還是能做到的。
第二日,濟世堂門前就多了許多前來上門應聘的郎中。
姜瑤先篩選了一遍年紀,又挨個考察一遍醫術,其中倒是有五人符合她的條件。
第一個名叫丁彥,家住城西,年齡三十左右,做了十年的郎中。
第二個名叫三華,是杏樹村的郎中,年紀二十五六,郎中做了七八年。
第三個是花曉飛,家裡是鎮上的,年紀不大剛滿二十,但是醫理知識很是不錯,記性也好,很有悟性,姜瑤也留了下來。
接下來的人叫葛慶豐,是他們中年齡算大的,有三十五左右,但是經驗十分豐富,是之前和家大藥堂的人。
最後一位是個女子,名叫彩月。
姜瑤看見這是這應聘中唯一的女子,便藏了點私心。
考過她的藥理知識,還算是過的去,年紀小些,剛滿十六,住在十里村後面的桃陽村。
彩月今日這剛到縣城就看見外面的告示上寫著濟世堂要郎中,想著自己從小學過一些,抱著試試看碰運氣的想法來了。
沒想到還真的被選中了!
這下家裡人都不會餓肚子了。
姜瑤看著院子裡的人,總體還算滿意,現在有了這些人她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過段時間還得擴大濟世堂的鋪子,重新找地方還是太冒險了。一時半會也找不到,所以姜瑤決定過段時間把後面的院子也擴充進來。再把旁邊的店鋪買下,到時候這就寬敞了。
她要做一個葫蘆縣最大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