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公孫凌雲就被自己的女王姑姑召見,他原本以為交今天又將有一些美妙的事情發生,可在進公宮的路上遇到了公孫景陽。叔父彷彿就是特地在等他的,看來,那些美妙的事情又要泡湯了。
叔父見他走上前,直奔主題,“軒轅牧一死,他的兩個兒子平分了其領地。公叔頡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勢,一定會分化瓦解兄弟這兩倆。屆時,就是攻取金鰲湖北岸三塊領地的最好時機。”
“如日中天的軒轅牧,怎麼會突然就暴斃了呢?”公孫凌雲疑問道。
“軒轅牧雖擁立了公叔頡為王,可作為一個實力雄厚的大諸侯,那遍便是功高震主。公叔頡又豈會容他?更何況軒轅牧擁立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取代他。”
“所以,軒轅牧倒臺,也是叔父的手筆了?”
叔父頗有些得意地回答道:“老夫只是點火之人,真正讓軒轅牧崩塌的,還是他與公叔頡的微妙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一旦有了嫌隙,就會出現矛盾;一旦有了矛盾,就好被人利用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給敵人制造嫌隙和矛盾,然後澆油點火去激化矛盾,從而達到坐收漁利。”
“還記得小時候,叔父教我的全是是仁義道德;長大後,叔父卻教的全是陰謀詭計!”
“仁義道德是標準,陰謀詭計才是本能;治標不治本,終歸會功虧一簣。”公孫景陽在宮殿門口停了下來,看著公孫凌雲,“治國如同醫者治病治!治病,有些時候需要用一劑猛藥才來藥到病除;治國,就要用些手段才能剪除敵人。”
公孫凌雲有些不服氣地說道:“叔父既然把自己比作是醫者,都說醫者仁心,可叔父卻盡用陰謀詭計殺人!這難免有違醫道了吧!”
“小醫治病,中醫治人,大醫治國。”叔父說,“天下紛紛擾擾,上到貴族,下到庶民,都不得安寧。長此以往下去,又有多少人會在戰亂中死去呢?你可知?”
“這……”公孫凌雲無法作答。
“答不出就對了!”叔父說,“天下大亂,本就是一場生靈塗炭的大病,那些居心叵測之人就是這場大病的惡瘤!不剪除這些為禍人間的惡瘤……一統天下,貴族和庶民能有安寧之日嗎?所以,有些仁義表面上是仁義,實則是婦人之仁罷了;而真正的大仁大義,就是將紛亂的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讓貴族的權利有所保障,讓庶民安分守己。要實現這一目標,沒有一點手段怎麼行?”
公孫凌雲低頭作揖,“侄兒受教了!”
公孫景陽指著王宮廣場上的三辰大纛旗,“瞧見那大纛旗上的日月星了沒?”
三辰大纛上,佈滿了星星,最顯眼的就是北斗七星。而太陽遮住了一般月亮,剛好形成了一輪彎月和一輪烈日。
公孫凌雲點點頭,“那是昶教的聖旗,是昶王室的徽章。”
“日,月,星,乃是三辰。”叔父說,“三辰,意為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今天下諸侯都高舉反旗,唯有我公孫氏舉著這三辰大纛,這三辰大纛不倒,天下一統之時,便是我公孫氏位居九五之日。”
公孫景陽拍了拍公孫凌雲的肩膀,“老夫終究會老去,凌風這孩子一向都不務正業,凌雷這孩子戾氣又太重。我公孫氏的兒郎之中,唯有你公孫凌雲可擔當大任。這次進宮,就是要跟你姑姑商議,讓她立你為繼承人。”
“這……萬萬不可!”公孫凌雲低頭作揖道,“兩位弟弟都比我更適合!無論叔父選他們之中誰做繼承人,我都願做一名征戰天下的將領,竭盡全力輔佐他。”
“都是我公孫家的孩子!”公孫景陽看著公孫凌雲的眼神突然慈祥得像一個父親,“老夫只考慮誰更適合,誰有能力,誰能讓公孫氏傳承千秋萬代。”
“可姑姑會同意嗎?”公孫凌雲不敢直視叔父的眼睛。
“這時是公孫家族的大事,由不得她不同意!”
“可……”
“好啦!一會進去後,一切全聽我的。”
叔侄二人進入大殿後,只見有個英俊的小太監站在公孫明月的身旁。公孫景陽說道:“今天要與明月商議的是公孫家族的家事,閒雜人等速速退下。”
得寵的小太監安寧毫不畏懼公孫景陽,陰陽怪氣的說道:“既然是家事,就應該在家裡商議,大人可別忘了這裡可是朝堂。”
公孫景陽的眼睛裡充滿了殺意,“小閹人,你要搞清楚,如今的朝堂,是誰撐起來的?”
安寧回道:“公孫大人說這朝堂是自己一手撐起來的,難道公孫大人是想要告訴天下人,這光明之主的天下是你公孫氏的不成?請問公孫大人有那主宰天下的天命嗎?暗夜天子雖墮入了黑暗,可身體流淌著光明之主血液的可大有人在。這光明之主的天下,還輪不到公孫氏來指點江山吧!”
公孫明月將這個英俊的小太監賜名安寧,或許就有她自己的用意。而此刻,安寧敢直接跟公孫景陽叫板,而公孫明月卻泰然自若,其中的關係不言而明。
公孫景陽看著公孫明月,“你就養了這麼一條狗?不但眼瞎,還喜歡亂咬人。”
公孫明月面帶微笑,“既然兄長都認為他是我養的一條狗而已,一些家事狗聽了又何妨?”
安寧有恃無恐地說道:“狗只忠於主人,咬的可都是強盜和小偷。如果公孫大人不想從陛下這裡偷走一些東西,狗又怎麼會亂咬人呢?何況,大人想要偷走的不是別的,而是權力。”
公孫景陽暴怒,“大膽閹狗,竟敢口出狂言!”隨後看向公孫凌雲,“凌雲,拔出劍砍掉他的狗頭。”
“我看你們誰敢輕舉妄動!將以弒君罪拿下!”
安寧話音剛落,大殿的門都被侍衛給關閉了,十幾個手持劍盾的侍衛衝出來擋在公孫明月和英俊太監的面前。難怪一個小小的太監,竟敢如此囂張,原來是公孫明月早有預謀。
公孫明月站起來說道:“兄長既然要議立儲君之事,那便是朝政。”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宮女領著一個十一二歲的男孩出現在了公孫明月的身旁。公孫明月說道:“這個孩子,是昶曜王嫡孫,是昶王朝新的太陽。”
“不可能,昶明篡位奪權時,已經將昶曜王一脈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