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曹軍再次對安陽城發起進攻,不過又無功而返,只丟下了兩千多具屍體。
安陽城巋然不動。
鄴城,田豫、慕容平已經重新整編挑選了士兵。
按照白曉文“減半選兵”的要求,只挑出了六萬勁卒,陸續開赴安陽。
剩餘的六萬落選士卒,兵員素質不高,但用來屯田種地,卻是綽綽有餘,還能用來作為鄴城的外部藩籬。
這裡要說一下,靈能粒子對於糧食作物的成熟期,也是有影響的。
就跟地球變異獸,幾個月就能繁殖一代一樣,糧食莊稼的成熟期也縮減了不少,而且受氣溫影響很小,就算是長江以北的地區,農作物也不需要經過越冬期、返青期。
以小麥為例子,當月種下去的小麥,一個月就開始抽穗灌漿,最多一個半月成熟。
也許有人會問,種地這麼容易,為什麼三國位面還有軍糧短缺的問題?
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靈界三國位面的軍隊,食量遠比普通軍隊要大,一個人抵得上之前兩三個人的飯量。
第二,三國位面的軍糧運輸困難,在路途上的消耗也很大。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軍隊佔總人口的比例嚴重超越警戒線!
以袁紹為例,先來看看群雄割據時期的總人口。
按照三國演義的記載,曹操奪取冀州之後,點檢戶籍,只有三十餘萬在編人口。即便這樣,曹操也欣喜地對崔琰說:“(冀州)可謂大州。”
當然為了逃避賦稅徭役,有很多人口私藏,還有世家大族部曲等等因素,實際人口數量要比戶籍人口數量多。但再怎麼滿打滿算,冀州總人口也就大幾十萬罷了。
袁紹主要控制的地區就是冀州,其他幽州、青州、幷州,都只有一隅之地而已,而且荒僻少人煙。總人口數,不會超過一百萬太多。
演義中說袁紹“擁百萬之眾、帶甲數十萬”,幾乎是三四個平民之中,就有一人被徵入軍伍。刨去婦女、孩童的部分,也就是青壯全部從軍,連老卒都不放過。
而靈界三國位面呢?
白曉文控制四州之地後,點檢戶籍,總戶數18萬,總人口97萬,基本是和演義、史料吻合的。
種地不難,難的是沒人種地啊。
所以,軍糧短缺,就不足為奇了。
現在白曉文命令老弱軍士屯田,等於是變相裁軍,讓六萬勞動力回去屯田種地。如今的冀州,有大片荒地可以開墾。
再加上荀彧作為冀州別駕,本身有開墾農田增速30%的被動技能;任峻作為典農中郎將,同樣有加速開墾農田的技能在。
按照靈界糧食作物的特性,一個半月就可以開始享受屯田的成果了。足糧足兵,才能掃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