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紀抗聲說道:“大司馬要殺逢紀,就不怕擔上不能容人的惡名?”
白曉文說道:“不殺你則不能明法度。我有的是容人之量,不過對於你這種奸邪小人,絕不能容!”
當即喝令,左右將逢紀推出去斬首,不多時就把首級呈上。
像是張郃這樣,胸有韜略的武將,早就看出逢紀無才無德,全憑一張嘴拍袁紹馬屁,才能得到主公重視。
逢紀被誅殺,張郃等將自然是拍手稱快。
至於不能容人,就更是無稽之談,白曉文不怪罪蔣義渠,還包容了呂曠等四將,無不體現出了他的容人之量!
高覽再次出列道:“主公,逢紀該殺,郭圖也該殺!當日官渡兵敗之時,我和張郃將軍,就險些遭受郭圖這個奸人的矇騙,不敢回大營,請主公下令,把郭圖也擒來,明正軍法……嗯?儁乂,你有話說?”
在高覽說話的時候,張郃不著痕跡地拉了拉高覽的披風后角。
見到高覽這麼不配合,張郃有點無奈,但也只能出列,拱手稟報:
“現在袁譚率領的青州軍,正在往鄴都進發。郭圖作為袁譚身邊的重要謀士,是戰是和,他的意見很有分量。主公如果要戰,末將願為先鋒;主公如果要和,無論怎樣封賞郭圖,末將都別無二話。”
高覽醒悟,也跟著張郃的話說道:“是,或戰或和,由主公裁斷。要是打的話,末將願隨張郃將軍同行。”
董昭讚道:“兩位將軍心懷大局,真不愧是河北棟樑。”
白曉文微微一笑。
讓李淑儀把郭圖偽造的密信拿出來,公之於眾的時候,白曉文其實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郭圖此人,和張郃、高覽二將,水火不容,只能選擇其一!
白曉文當然選擇放棄郭圖,這人比起逢紀也高明不到哪裡去,而且私心甚重。這種人即便有幾分才幹,白曉文也不願收。
更何況郭圖的劣跡,已經顯露在官渡眾將面前,若再留他,豈不是讓眾將心寒。
“兩位將軍,稍安勿躁。如何處置郭圖,我已有定計。”
張郃、高覽有些好奇,不過也不便再問,只能忍住。
白曉文收服了這十萬大軍之後,河北已經基本宣告安定。
只憑袁譚的三萬人馬,又能翻起什麼浪花?最壞的結果,雙方打一場,袁譚也只能是螳臂當車。
不過白曉文還是不想讓河北子弟再內耗了。正如他所言,他有更好的策略!
……
回到鄴都之後,白曉文首先帶著袁尚,去劉夫人所居別院領罪。
這是家務醜事,白曉文屏退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