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文最後看向董昭。
董昭雖然面色不變,但從他的呼吸心跳之中,白曉文能感覺到一絲忐忑。
原因很簡單,董昭原本是袁紹帳下參軍,而且立過一些功勞。他和荀彧一樣,認為袁紹不是明主,所以棄之而去,後來在曹操迎奉天子的時候,歸入曹操帳下。
白曉文對這一節,也是瞭如指掌,笑道:“董議郎曾在父親帳下,現在得歸舊主,應當高興才是。”
董昭只能拜道:“待罪之身,惶恐之至。”
白曉文笑了笑:“父親求賢若渴,必不會拘泥於此等小事。再者,四位今後是輔佐於我,並不是輔佐父親,大可不必擔憂。荀令君如此,閣下亦是如此。”
董昭稍稍鬆了口氣。
婁圭等三人,還是第一次聽到白曉文有意圖自立的“大志”,都露出了驚容。
不過白曉文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三人對此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白曉文又說道:“對於司州守軍的異常舉動,董議郎有何看法?”
董昭說道:“公子這是考較在下。我聽說司州主政長官名為鍾繇,出身潁川世家,文資武略兼備。他想必是見到公子兵鋒銳利,各城守軍的一一阻攔,如同蛛網塵埃,輕易便可拂去,沒有任何作用,所以集中軍力,在公子北返的必經之路截擊而已。”
白曉文笑著說道:“董議郎所言有理。那當下應該如何應對?”
董昭說道:“觀公子行軍路線,應該是前往孟津渡河。推想過去,鍾繇所集結的司州軍隊,也應該在孟津一帶設伏,其餘州郡城池,兵力空虛。公子只需反其道而行之,不急渡河,轉道滎陽、成皋,威脅洛陽,則司州五郡,都如同公子的後花園一般。”
白曉文心裡倒是有些稱奇,這個董昭所言,頗有敵後游擊戰之精髓,可見古今軍事智慧,都有共通之處。
荀彧皺眉說道:“如此一來,司州百姓,又將遭遇一場兵禍!而且在司州耽擱時日,於大局有害無益。”
原本荀彧是不想說話的,關係到司州百姓,他還是沒忍住。
董昭說道:“天下攻曹,拖延下去其實對公子有利。等曹公退軍回許都,大司馬必然進兵佔據官渡,開啟河南門戶,到時候曹公自顧不暇,又有什麼精力來管公子呢。”
荀彧搖頭不語。
白曉文嘆了口氣,董昭還是不如荀彧。
曹操既然敢對豫州司州各地的守軍下令,讓他們封鎖自己北逃的路線,就證明官渡的戰局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曹操至少掌握了一定主動權!
只不過大軍行進,訊息暫時還沒有傳來而已。
荀彧一定是從曹操的這道命令中,看出了一絲端倪,所以才說“耽擱時間對大局不利”的話。
如果按照董昭之計,在司州耽擱,用不了多久就會碰到曹軍主力。
白曉文說道:“兩位的意見,我都考慮過了。鍾繇在孟津設伏,所集結的司州兵馬,最多數萬人,且多是老弱守城之軍。我又有何懼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要打破孟津,活捉鍾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