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文趁機使用惑心咒符,悄悄控制了一名虎賁衛,在夜間開啟了城門。
三萬大軍,湧入城內,一聲聲叫喊著活捉曹操。
白曉文一狼當先,來到了長垣城的北側縣令府,終於見到了曹操。
曹操端坐於一座臨時搭建起來的木臺之上,滿面燻黑,拄著連鞘的倚天劍;身上的盔甲,殘破不堪。
白曉文為了保險,先丟一個洞察,確定這個是真曹操,不是什麼替身,才放下心來。
周圍的袁軍將士,紛紛出動,將曹操所處的高臺包圍了起來。
有人試圖登上高臺,活捉曹操。
曹操看著白曉文,哈哈笑了兩聲:“你我都算是天下間的英雄豪傑。如今豪傑落幕,你已經穩操勝券,就這麼著急的嗎?”
白曉文揮手,讓軍士們止步,方才開口道:“逐虎不可不急。”
曹操大笑。
笑了一陣之後,曹操取出了一隻酒壺,拍了拍木臺:“可否與我共飲?”
高覽、韓猛等將,紛紛阻攔:“主公,曹賊窮途末路,不知暗藏什麼詭計,您不要輕身犯險。”
白曉文起身笑道:“久聞曹孟德曾經煮酒論英雄,現在邀請我共飲,是我的榮幸,豈有推託之理。”
他隨即約束周圍將士:“退後五十步。”
高覽等將雖然有些擔心,但還是相信白曉文的能力和判斷,紛紛後退。
白曉文緩步登上高臺,整衣冠,跪坐於曹操的對面。
曹操取出了兩隻青銅酒樽,斟滿之後,看著略顯渾濁的酒水說道:“殺袁紹者,是我四子曹熊。此人疑似方外之人,不能算我的親兒子。”
白曉文眯起眼睛,莫非曹操還沒有看破他的“方外之人”身份?或者已經看出來了,卻沒有揭破。
曹操續道:“我與你父袁本初,本是至交好友,最後落得沙場相見的地步,也是可嘆啊。”
白曉文說道:“天下有變,漢失其鹿,豪傑共逐之,本來就沒有對錯可言。”
曹操擊掌笑道:“說得好,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當滿飲一杯!”他舉起酒樽一飲而盡。
白曉文也毫不遲疑地飲酒。
曹操親自執壺,再把酒樽滿上,說道:“據此高臺,你看這天下。你看到了什麼?”
白曉文說道:“殘破荒涼,路有餓殍。”
這倒不是白曉文揣度曹操想法才說的,而是他的真實感受。漢末動盪導致人口驟減,別說十不存一,一百人裡面能活下一兩個都不錯了。
要知道,漢朝興盛的時候,全國在籍人口有五六千萬。但到了三家歸晉時期,總計才幾百萬。
三國鼎立的時候,人口實際上是有所增加的,畢竟戰事不如群雄割據時頻繁,而且三個國家都善於治理內政。
群雄割據的當下,是最慘的時候。
曹操嘆息了一聲:“英雄豪傑,只看到了錦繡河山;後世之人,只會看到豪傑並起;唯有仁人義士,才能看到江山流血,萬姓死亡的慘景。君之仁心,當得滿飲一杯。”
說罷,曹操又舉起酒樽,致意白曉文。
白曉文也舉樽相對,兩人再飲一杯。
曹操第三次斟滿,又說道:“如今天下,還有西涼馬騰、韓遂,漢中張魯,益州劉璋,荊州劉表,江東孫策等等,自稱英雄,割據一方。問君如何平定天下?”
白曉文說道:“先定北,再圖南。”
曹操點頭道:“我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最後一杯,與我送行。”
白曉文起身一拜。舉起酒樽一飲而盡。
曹操同樣飲下第三杯酒,然後把身邊一個黃布包袱遞給白曉文:“多謝相送。些許薄禮,還望收下。”
白曉文不解其意,不過還是接過了黃布包袱。
見到曹操有“送客”之意,白曉文便不再留,捧著黃布包袱,緩步走下高臺。
身後,曹操的聲音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