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白曉文並沒有手下留情。
泰始二年四月,燕王攜大勝之威班師,回到鄴都。
即日頒下王命詔書,將耿紀、韋晃、金禕等人,夷平三族,全部斬於菜市口。
這也是立威,為了接下來稱帝鋪路。
果然,群臣惕懼,不敢有人發一言。
董昭、華歆聯名上表,稱燕王“德布四方,仁及萬物”,就是唐堯虞舜,也有所不及;經過群臣商議,希望漢帝效法堯舜,把江山社稷,禪與燕王,自己還能保有清平之福,天下幸甚。
皇帝大驚哭泣,自言沒有作惡過失,不忍捨棄祖宗江山基業。
華歆引兩人:李伏、許芝上前奏對:“陛下可問這二人,便知天數。”
李伏說道:“自燕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陛下,這是上天賜下的祥瑞,證明燕王應當替代炎漢。”
許芝又說他執掌司天監,夜觀天象,炎漢氣數已盡,燕之乾象,極天際地。
隨後華歆總結:“臣聽聞在徵江南之時,燕王大軍遭遇賊兵火攻,忽然風向大變,轉為西北風,賊兵引火自焚,燕王才能這麼快削平江南。由此可見,天命在燕,這是臣等商議之後的共識。望陛下詳察,不要讓百官失望。”
演義之中,劉協還是努力做了一番抗爭。
不過現在和演義不同,天下已定,白曉文已經完成了事實上的大一統,劉協沒有半點希望。
又有耿紀、韋晃等人被抄家滅族的血淋淋慘案在前,劉協心中畏懼。
他也不是不明白大局。如今西川、荊州、江南皆平,天下歸燕,他這個名義上的皇帝,已經沒有絲毫用處。
說句殘酷的話,燕王袁熙就算殺了他,踩著他的屍體登基上位,也不會有人敢於反對了。
象徵性的抵抗了一下,皇帝就認命了,讓陳群草禪國之詔、華歆捧傳國玉璽;董昭為使者,前往大司馬府宣詔。
接下來又是三辭三讓的戲碼,然後皇帝在賈詡的“勸說”下,命人建造了一座受禪臺,在受禪臺上宣讀禪國詔書。
白曉文站在受禪臺上,受大禮,登帝位。
當即改泰始二年為太初元年,國號大燕,傳旨大赦天下,追諡逝父袁紹為太祖皇帝,是為燕太祖。
大小官僚四百餘人,在受禪臺下跪拜。
華歆請問如何安置劉氏。白曉文便依託演義,封廢帝為山陽公。
白曉文受禪結束,便回到鄴都朝廷,接受百官朝賀,然後大封官職,舊大司馬府屬官,盡數成為朝臣,原本朝堂上的舊臣,又是一番大換血。
甄宓被封為正宮,之前甄選的側妃十五人,悉數納入宮廷,充實後宮。
白曉文初次上朝,便傳詔天下,大意是華夏久經戰亂,百姓苦難。如今大燕皇帝即位,當鼓勵墾荒,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減免賦稅等等,進行了一系列的善政。
退朝之後,白曉文正在思考要不要提交了大一統任務,卻是迎來了一個客人。
葛玄。
白曉文大喜,當即命近臣設宴,與葛玄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