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點檢兵馬的時候,張繡與賈詡分別,說道:“恭喜先生得到燕王如此看重,晉封九卿之位。不過,先生為何從燕王封官之中,看出下江南之意?”
賈詡說道:“原因有二。其一,燕王統兵十萬南下,若是隻為荊州四郡,未免太過小題大做;其二,燕王封授的將軍官職,都是‘平東’、‘平南’之類,足以看出他的心意。”
張繡點頭,又說道:“先生今日神采飛揚,與在曹操麾下時的韜光養晦,似乎大有不同。”
賈詡笑道:“有此等明主,我才敢一展所長。”
看了看左右,賈詡低聲對張繡說道:“燕王本身就是第一等的智者,韜略更勝曹操。我等謀士,殫思竭慮出謀劃策,還難以望燕王之項背,又何須韜光養晦?”
兩人正說話間,忽然聽到張郃的聲音:“太僕大人,我已經點檢兵馬輜重。軍情緊急,還是速速南行吧。”
賈詡答應了一聲。
張繡道:“先生為張郃將軍參謀,不知是否投契,他會不會像我一樣,對先生言聽計從。”
賈詡笑道:“你能想到的,燕王豈會想不到?張郃也是良將,平定幷州匪患、接管荊州防務,舉止有度,進退得法。我用計時,只需說明緣由,張郃一定是能夠聽懂的。”
停頓了一下,賈詡又道:“若是張郃不用我計,我緘默不言便是。反正是佯攻,以張郃的能力,不會遭遇大敗。我如今已經是九卿之一,也不必汲汲於建功立業,博取富貴了。”
……
白曉文親率大軍主力十一萬,詐言三十萬,進兵江夏。
魏延請命為先鋒,白曉文准許,撥給他兵馬一萬。
魏延先鋒軍來到江夏城下,架起雲梯,投石車飛炮攻城。
江夏城內,魯肅、呂蒙拼死防守,無奈兵微將寡,軍隊主力都被孫策用於合肥之戰,目前屯於江東休整。
此外,白曉文大封荊州士族的作用體現了出來,江夏城中計程車族百姓,對於江東之軍,並未歸心。
魯肅、呂蒙商議。
魯肅說道:“城中糧草短缺,士卒乏力。江夏城守不住了。”
呂蒙說道:“所幸魏延兵馬也少,以我估算,還能堅守半個月。”
魯肅搖頭說道:
“魏延不足為懼,不過袁熙大軍三十萬,不日便會到來。到時江夏被合圍,不僅城池要丟,你我都要成為階下囚,而且這三千兵馬,也都要被袁軍擒殺殆盡。”
呂蒙道:“我等受主公託付,把守江夏四郡。這四郡,是我軍浴血奮戰所得,棄之可惜。”
魯肅說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江夏四郡孤懸在外,與我軍根基之地,相隔茫茫大江,本來就無法堅守,唯有放棄。”
聽了魯肅的一番話,呂蒙抱拳說道:“聽君一席話,如醍醐灌頂。某這便率軍,從南門突圍,渡江南歸。”
兩人計議已定,便乘夜開啟南門,突圍而出。魏延並未防備,見到江夏城兵馬逃離,自是大喜,揮軍直入,佔了城池,遣人向燕王大軍告捷。
進化之眼
進化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