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文率軍埋伏了一夜,快到黎明時分,仍然沒有荊州援軍到來的動靜。
“諸葛亮應該不會來了。”
白曉文坐在黃羅傘蓋之下,估摸了一下時間,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要不要再等等?也許諸葛亮行軍速度,比你計算的慢一些……我不是說你算得不準啦,”李淑儀笑嘻嘻地說道,“畢竟戰場瞬息萬變,不是嚴格的數學模型,你能夠借用的引數也不夠多。”
白曉文搖頭說道:
“我是基於諸葛亮奪取巴郡,以及後續五十多處關隘的速度進行計算的。像諸葛亮這樣喜歡撥弄算籌的人,一定會在士兵的體力、士氣,與行軍速度之間,取一個最佳的重合點。
“畢竟在諸葛亮的視角中,劉備後路被斷,坐困愁城,隨時都有敗亡的危機;他絕不可能在路上浪費任何一點時間,只會在保持士兵戰力、防備偷襲的前提下,儘快趕到戰場。
“我又有山河地理圖,能夠看出諸葛亮的荊州軍抵達雒城的大致路線,期間的地形因素,也在我的計算之內。
“這樣一來,其實荊州援軍的到來時間,完全是可以預期的。現在,荊州援軍比我計算結果,晚了兩個時辰,一定是戰略預測出現了偏差。”
白曉文的長篇大論,說得清晰明白,李淑儀和塞西莉亞都點頭同意。
塞西莉亞說道:“那麼諸葛亮不來救雒城,會出現在哪裡呢?”
白曉文說道:“我之前推測諸葛亮會盡快趕來救援雒城,是基於諸葛亮受到張飛的干擾,不得不做出的決策。既然這一推測不成立,那麼就要考慮另一種可能性。
“諸葛亮已經用某種手段,說服了張飛,按照他的策略行動。這同樣是很有可能的,因為演義之中的張飛,是粗中有細的性格,對於有真本事的名士,也很敬重。
“假如我是諸葛亮,在進入益州戰場之後,最好的戰略目標,其實不是去救雒城劉備,而是北上,攻打涪水關和葭萌關。這兩座關隘,對於劉備來說非常重要,但對於我軍來說,重要性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塞西莉亞說道:“如果失去了這兩座關卡,我們和漢中的聯絡就會被切斷,和現在的劉備一樣,成為一支孤軍。”
白曉文點頭讚賞道:“沒錯。所以我讓韓旭留在了葭萌關,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等會,老韓能防住諸葛亮?你是不是對老韓有什麼誤解,或者對諸葛亮有什麼誤解……”李淑儀說道。
白曉文搖頭,展開了渡鴉信使卷軸,一邊充入靈能點,一邊笑道:“不,我給老韓的指令,不是守住關隘,而是毀掉。”
“毀掉?!”李淑儀瞪大眼睛,“等等,是不是再多考慮一下,畢竟我們還沒有摸清楚諸葛亮的目標……”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可以提前知道諸葛亮軍隊的動向。”白曉文笑著拿出了山河地理圖。
S級黃金道具默默閃爍著低調的光芒。
“你要搜尋諸葛亮?不對,你沒見過他啊。”李淑儀說道。
白曉文笑道:“不,我要搜尋的是張飛。”
張飛,白曉文卻是見過的,就在上一次三國位面探索!
諸葛亮能從荊州帶出的軍隊,一定不多,因為劉備收川,已經帶走了大量荊州兵馬。
這種情況下,生性謹慎的諸葛亮,分兵的可能性很小——若是再讓張飛分走一軍,那麼他手底下,就真的沒有什麼將才可用了。
所以,諸葛亮和張飛,基本上是在一起的。
白曉文花費1000靈能點,注入精神力,模擬張飛的形象。
很快,山河地理圖上出現了一個大大的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