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忠於劉璋的文臣,也就黃權、王累等人,其他人都是沉默不語。
劉璋詢問張松:“你覺得該怎麼做?”
張松道:“從事王累,乃是老成謀國之言,不急不緩,可以行之。”
劉璋也喜歡這樣的中庸之法,便下令派遣偵騎,查探漢中動靜。
張松回家之後,恰逢法正、孟達來訪。
張松與兩人密議,說道:“此前以為劉備是明主,世間少有;今次去了漢中,見到燕公袁熙,才知道什麼是雄主!以我看來,燕公早晚統一天下。我等合將益州,獻於燕公。”
法正笑道:“能讓你張永年如此推崇,燕公必有過人之能。”
孟達道:“我也久聞燕公大名,掃平曹氏、西涼,踏平烏桓,武功威震海內。少年得志,還能如此尊賢愛士,真天命之主,我也有心從之。”
三人大笑,徹夜聚飲商議。
……
不幾日,劉璋派出的偵騎有了迴音。
燕公大纛(dào,大旗)已經撤離漢中,過武關,返回長安;留下大將張郃鎮守漢中,並遷徙漢中人口,充實長安三輔之地。
劉璋大喜說道:“燕公果真沒有圖益州之心!”於是聚眾商議,該怎樣“禮送”劉備出境。
正商議之間,忽然涪水關兩員守將之一,楊懷帶著劉備的信函,來見劉璋。
劉璋拆信看過,皺眉說道:“玄德說荊州有變,孫策似乎有背盟攻打的意圖,懇請我念在同宗之宜,發精兵三萬、米糧十萬斛協助。該怎麼辦?”
楊懷說道:“主公有所不知。劉備入川以來,廣施恩德,收攬民心,其心如何?昭然若揭。現在又索要兵馬錢糧,一定不能給他,否則就是抱薪救火,必受其害。”
劉璋猶豫不決。
其他又有主簿黃權、從事劉巴勸諫;張松、法正等人,也苦諫劉璋。
劉璋見到眾人意見一致,便取了個折中的法子,撥了老弱軍卒四千,米糧一萬斛,交付劉備,同時讓楊懷回去,謹守涪水關。
不過兩天,劉璋就接到了一個噩耗。
涪水關已失,兩員守將楊懷、高沛,都被劉備斬首!
細問緣由,才知道劉備得了劉璋回書,大罵而起;又假借回荊州的理由,誘騙楊懷、高沛兩將去送行。
說起來,楊懷、高沛也是自信心爆棚,居然懷揣利刃,想要在送行的時候刺殺劉備,以絕後患。
也不知怎的,事情敗露,劉備當時穿著重鎧,手下大將像是抓小雞仔一樣,把楊高兩將抓住,搜出利刃,當即斬了。
聽到了這一噩耗,劉璋悔不當初:“真沒想到,劉備狼子野心,果然要來奪我基業,枉我還把他當成同宗!如今該怎麼辦?”
黃權說道:“現在劉備已經襲取了涪水關,下一步必然就是雒(luò)城。雒城是成都屏障,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主公可派精兵星夜去守雒城,劉備縱然有精兵猛將,也無法過來。”
劉璋急忙命四員蜀中大將:劉璝(guī)、泠苞、張任、鄧賢,點起五萬大軍,把守雒城。四將領了軍令,便即啟程。
在四將走後,張松見到這個機會,便開口說道:“主公,劉備有臥龍、鳳雛之智,關、張、趙之勇。度四位將軍之力,能抵擋劉備麼?”
劉璋也是一陣心虛:“那該怎麼辦?”
張松說道:“吾有一計,可使劉備不敢正眼覷西川。”
劉璋大喜:“計將安出?”
張松說出一番言語。
正是:只因蜀地謀臣進,致引中原豪傑來。預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結尾改自三國演義詩句,有趣而已不要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