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參政”,是地方上“承宣佈政使”的下級官員,從三品。
而王立,是正三品的“提督”,在氣勢上也不會輸給洪承疇。
或許是先入為主,即使這個大明跟歷史上的不太一樣,王立還是把洪承疇看作“二臣”,沒給他好臉色。
“參政大人,你本是進士出身,不好好地呆在駐地管理文書,幹嘛學著別人帶兵?”
王立特意強調“參政”二字,暗示自己比洪承疇高一級,並且出言揶揄。
洪承疇並不生氣,微微一笑:“袁督師也是進士出身,不也做過兵部尚書?不也領兵禦敵?
再說了,廠公乃是樵夫出身,不也做到了三品提督?不也領著錦衣衛平息民變?
廠公沒讀過書,但在山西的種種賑災措施,讓楊總督也讚不絕口啊!”
洪承疇的話不卑不亢,對王立既貶又誇,懟得他啞口無言。
不得不說,這些學聖賢之道的書生,不僅罵人不帶髒字,聽起來還有些順耳!
此時的洪承疇還不是“二臣”,解韓城之圍後名聲大噪,王立很難找到繼續攻擊的方向。
所以,王立首先就慫,舉起酒碗:“洪大人,你邀我過來,不會僅僅是喝酒吧?”
洪承疇端起酒碗,卻沒有送到嘴邊,繼續說道:“廠公,你去年把山西的大夭王,九條龍、四天王、映山紅引到延綏,有些不仗義吧?
這幾股亂民,可是楊總督幫你擺平的哦!”
聽到這話,王立眉頭一緊。
什麼大夭王?
什麼九條龍?
還有四天王和映山紅,都是些什麼鬼?
這些名字,一聽就是造反頭目!
我都沒見過他們,如何把他們從山西引到延綏?
這是人乾的事麼?
我有那麼卑鄙麼?
咦?不對啊!
去年,確實把十幾萬饑民騙到了陝北!
難道,這些饑民到了延綏之後,全都造反了?
我去!
要是這些傢伙回了山西,我哪裡還有命啊!
我就說呢,怎麼沒見人回來!
原來,被楊總督給擺平了啊!
“呃……洪大人,那是個誤會,誤會啊!
來,乾了這碗酒,咱倆就是兄弟了,哈哈哈!”
兄弟?
跟個太監做兄弟?
洪承疇實在有些鬱悶,但還是端起酒碗,陪笑著一飲而盡。
“廠公,你真把洪某當成兄弟?”
洪承疇一臉誠懇,又輪到王立不樂意了!
這傢伙,很可能是個二臣啊!
跟二臣做兄弟,必遭後人的唾罵!
我沒什麼大志,只想撈點銀子,卻受不了世人的唾罵啊!
讓我的子孫後代,如何抬頭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