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久必澇,久旱必蝗!
想不到,西北五省旱情緩解,僥倖躲過了大澇,卻沒躲過蝗蟲!
捧著奏書的手,不規律地顫抖著!
朱由檢的心,在滴血!
饑民一起,再有流賊稍加鼓動,西北五省必然大亂!
賑災!
必須得賑災,刻不容緩!
立刻,馬上!
“西北五省,各撥十萬兩賑災款!
此事,由內閣首輔溫體仁全權負責,不得有誤!”
“王爺……府庫只剩九十萬兩銀子,這一下子就去了五十萬?
要是其他省份再有災情,那該如何是好?
還有,關寧軍的欠餉已有三月,皇太極的大軍還圍困著大淩河!
若是遼東再有兵變,後果不堪設想啊!”
王承恩苦言勸說,朱由檢卻態度堅決:“銀子沒有了,朕還吃得上飯!
要是朝廷不賑災,五省百姓又咋辦?
遼東還有山海關,可以暫擋皇太極,西北五省又有什麼?
廠公說得對,攘外必先安內!
流賊一日不除,大明一日難安!
各路總兵全力剿賊,朕撥出銀子全力賑災,雙管其下,必能徹底平息民變!
此時絕不能緩!就按我說的辦!”
“呃……喏!”
……
王立交還印璽的同時,各地的“錦衣衛指揮所”全都收到飛鴿傳書,不再以“西廠”自居。
但是,除了京師之外,各地的“錦衣衛指揮所”並未撤銷,而是轉入地下繼續收集情報!
在高額俸祿的激勵下,各級統領和一線的錦衣衛並未離職,反而更加賣力了!
王立身在天音閣的畫舫之上,日日逍遙,夜夜笙歌,卻不忘關注著西北的蝗災,關注著各路流賊的動向!
從現在的形勢來看,大明徹底失去了第六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短短的兩個月,流賊不僅逃出昇天,還略有壯大!
要想再次將其包圍清剿,只能等下次機會了!
只是,不知還有沒有機會!
“唉!那個洪承疇,怎麼老是不聽我的話!”
“大當家的,你是“五省剿賊總督”的時候,洪承疇自然聽命於你!
但是現在,你的書信,他只會丟在一旁,不可能正眼去瞧!
再說了,高迎祥是各路賊首的老大,洪承疇死命地盯著他打,並沒有什麼不妥吧?”
“弄死一個高迎祥,有個屁用?
我說過,張獻忠和李自成不死,早晚會出大事!”
“呃……大當家的,在八年以前,張獻忠和李自成籍籍無名的時候,你就在找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