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來到“籮筐巖”,既是視察沿江工事的修築,更是等待工匠的到來!
因為,山西的鑄鐵工匠,技術就是比四川的好!
在這之前,王立已經試過了!
本想鑄造幾個軸承,臨時徵召了一批四川籍工匠。
可是,以他們的技藝,連鐵球都造不出來!
……
巫山上游幾十裡的奉節縣,在三國時代又稱“白帝城”或“永安”。
在這裡,早就修建了鑄鐵作坊,並且準備了幾千斤的鐵錠!
只要工匠一到,馬上就能開工!
山西籍的工匠,果然與眾不同!
船上卸下的“蒸氣鍋爐”和“蒸汽輸送管”,竟然採用了螺絲連線的方式!
套上牛皮做的“墊圈”,氣密性非常好!
最擔心的“氣缸”和“活塞”,打磨得非常光滑!
氣缸頂部的“進氣口”和“排氣口”,溜圓溜圓的!
這些部位,從肉眼看去,基本沒有瑕疵!
組裝完成,燒水通氣。
失敗!
意料之中!
活寒與氣缸之間,排氣口和進氣口的鐵柱與缸體之間,全都在漏氣!
活塞與氣缸之間的間隙,看起來只有頭髮絲大小!
工匠們打磨得非常細緻,已經是這個時代的工藝極限!
但,就是要漏氣!
那麼,問題來了!
被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活寒與氣缸之間,到底用什麼方式密封的?
在活塞上套個環形的橡膠圈,應該可以保證氣密性,不會妨礙往復運動!
可是,蒸汽機在歐洲廣泛應用的時候,橡膠還沒有被發現吧!
嗚嗚嗚……
隔壁的那個誰誰誰,穿越秦代的第二天,就製造出飛機和坦克了!
那才是牛人嘛!
我為什麼就不行?
難道,就因為我是學渣?
可是,在初中物理方面,我不是學渣吧!
“廠公,朱可貞到了!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一個小女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