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遠在京師,卻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四川,特別是曹化淳回京之後。
這不,不到半年時間,又派來了更高規格的“巡查組”——他最信任的王承恩和曹化淳,全都來了!
照這樣下去,恐怕下一次的巡查,朱由檢要親自上陣了!
湊巧的是,在“巡查組”抵達成都府的前一天,魏忠賢也到了!
跟魏忠賢一同到來的,還有貿易大亨鄭芝龍!
“什麼?倭國要海禁?”
王立心頭一緊,鄭芝龍也憂心忡忡:“據可靠情報,德川幕府即將頒佈法令,禁止倭國人出國貿易,並且禁止海外的倭國人回國!
如果禁令正式實施,我的貿易額得減少五分之一!”
鄭之龍剛剛說完,魏忠賢又憂心忡忡地說道:“從福、浙二省的商港來看,今年的出口貿易大幅下滑!
據言,西洋各國的衝突持續加劇,好幾個國家打得昏天黑地!
大明與馬尼拉的商品貿易,更是陷入全面停頓的狀態!形勢,不太妙啊!”
兩人的話,讓王立眉頭緊鎖。
按照往年的慣例,兩處商港的貿易資料,要等到次年的一月份才會送到。
此時,王立對“貿易下滑”還一無所知!
對於倭國的“鎖國令”,幾乎聞所未聞!
然而,歐洲各國的“三十年戰爭”,王立還是略有耳聞!
那是公元1618年至1648年,由羅馬帝國內戰引發的歐洲各國大規模混戰!
而大明對外貿易的“西洋諸國”,正是歐洲!
歐洲諸國的混戰,是否由“小冰河期”引發,王立無從考證。
但是,卻想起一個恐怖的名詞:銀荒!
據後世的史學家所言,大明“隆慶開關”之後的幾十年,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了大明!
這,還是大明朝廷嚴格限制貿易規模的情況下!
然而,這幾年,福、浙二省的商港沒有任何貿易限制!
大明輸出到西洋各國的商品,以及流入大明的白銀數量,比“隆慶開關”時期多了百倍不止!
歐洲諸國的“三十年戰爭”,就算與“小冰河期”沒有關聯,也與“銀荒”有莫大的關係!
據說,同時期的大明,銀荒現象更為嚴重!
想到“銀荒”兩個字,王立苦笑不已!
這個徹頭徹尾的“各科”學渣,除了知道“銀荒”二字,並不知道更多的金融知識!
只知道,大明不是產銀大國,卻稀裡糊塗地以白銀做了“貨幣”!
這個“學渣”也知道,當“銀荒”現象發生之時,就相當於“貨幣供應不足”——以白銀作為交易貨幣的國家,必會出現一系列的經濟問題!
具體會出現什麼問題,那就一無所知了!
從現在的情況看來,只是對外貿易的下滑!
對此,王立只能搖頭苦笑!
魏忠賢和鄭芝龍不會知道“銀荒”一詞,也只能搖頭苦笑——沒有解決辦法,只能寄望於明年的貿易了!
幾碗酒下肚後,王立似乎想起了什麼!
既然全球的白銀大多數流入了大明,那麼,大明又如何發生了銀荒?
銀荒,就是銀子不足嘛!
具體來說,是市場上流通的銀子不足!
呵!
這麼一想,還真是那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