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立仔細地計算過!
當前,四川的十二府一百二十八縣,登入黃冊的百姓,共有六百三十餘萬;
經過百姓們半年多的開荒,拋去一些偏僻的零星荒地,四川轄域內可以集中耕種的土地,共有三千二百萬畝;
平均下來,每畝土地,每年兩季的糧食收入,大約是二兩二百錢;
僅僅這筆收入,就是七千萬!
這,還只是水稻和小麥的主糧收入!
不包括紅薯、土豆和玉米的收入!
也不包括棉花和蠶桑的衍生收入!
將五成左右的主糧收入,以“薪酬”的形式發放給百姓,他們過得非常富足!
對西廠更是感恩戴德!
但,這只是表象!
平均算來,在每年的農忙季節,以三百萬的青壯徭役耕種四個月,足以保證主糧的收入;
剩下的八個月,這些徭役可以紡紗、釀酒、開礦、燒磚燒瓦、製造肥皂、燒製水泥、修橋鋪路、製造蹲便器和馬桶、修建茅屋宿舍,等等,
這部分的“剩餘價值”,才是自己的主要收入!
而這部分徭役的“薪酬”,已經從主糧的收入中付過了!
在王立的計劃中,每月的薪酬,只是暫時放在百姓的衣袋裡!
最終掏空他們錢包的,還得是“房地產”!
只不過,還不是祭出這個“大殺器”的時候!
還得等一陣子!
這個時代的百姓,真的很淳樸!
或許,他們被蜀王欺壓得太久!
每月一兩銀子的工錢,全都卯足了勁地幹活!
就連喝水吃飯或者上個茅廁,也是一路小跑!
每次六天後的“放假”日,才匆匆處理自己的私事和家事!
如此勤勞淳樸的百姓,絕對是世間罕有!
有幾百萬這樣的百姓,想不發財都難啊!
由此看來,歷代君王信奉的“國以民為本”,還真有道理!
“廠公,妾身做的三千塊肥皂,運到南都之後,不到十天就賣完了!
平均下來,每一塊賣了六兩銀子呢!”
“呵!現在知道好賣了?
本想撥你五千個徭役,你卻只要三百個!”
“廠公啊,妾身是怕給你虧本嘛……
聽說,已經登記、準備做足二十年徭役的百姓,已經有百餘萬,很充足嘛!
那麼,現在,撥給妾身五千個可好?”
“我給你八千個!
一月之內,把大型的作坊建好!
每月的肥皂生產量,不得低於一萬五千個,可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