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和袁崇煥打造的關錦防線,王立早就研究過。
這兩人經營遼東之時,都是採取“穩步防守、步步蠶食”的戰略。
依託燕山山脈與大海之間的狹長地帶,先是死守山海關,進軍寧遠;
然後,死守寧遠,進軍錦州;
眼下,錦州城固若金湯,自然要進軍大淩河;
等到築好大淩河的城牆,只要糧草充足,在城上大炮的威懾下,幾千明軍就能固守此處;
這樣一來,關錦防線多了一道屏障,戰線也推進至遼河平原;
接下來,只要兵力充足,只要有足夠的騎兵和大炮,關寧軍奪回西平堡與瀋陽,就是時間問題了。
因此,皇太極就算拼盡棺材本,也不能讓明軍在大淩河立足!
其實,大淩河城的修築,已經是第三次了!
前兩次,是在袁崇煥的主持下修築。
可惜的是,明軍兵力羸弱,八旗兵太過強悍,戰線太過突前!
那兩次的修築,都沒成功!
此時,皇太極圍困大淩河,曹文詔急著前去救援,除了想立功,還想報答孫承宗的知遇之恩。
但是,他不得不聽王立的調遣!
在他沒有收到詔令,擅自撤離陝西的那一刻,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只能依附於王立!
曹文詔能確定的是,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因為,祖大壽敢於違抗君命,王立也敢!
他收到詔令,慢條斯理地等了一個多月!
朱由檢不僅沒有怪罪,反而給予升賞!
此時的大明,除了祖大壽與王立,誰能這麼牛?
當然,做王立的部曲,肯定勝過跟隨祖大壽!
至少,不愁糧草軍餉和裝備護甲!
真的不愁!
跟隨王立的半年多時間,自己所得的銀子,比過去十年的總和還要多!
而且,“鐵甲錦衣衛”每殺一個八旗兵,殺敵計程車卒可得賞銀五十兩!
各級將領與殺敵計程車卒,還能自約比例,再分另外的五十兩!
傷退或陣亡計程車卒,必有三百至八百兩不等的撫卹!
不論如何,士卒家中的父母妻兒,可保衣食無憂!
如此精良的裝備,如此優厚的待遇,軍士如何不效死命?
此刻,屯於錦州與大淩河之間的八旗兵,就像兩萬個金娃娃!
讓人眼睛發直,口水直流!
可以預見的是,這“鐵甲錦衣衛”遇上八旗兵,必會玩命似的往前衝!
都想著立功受賞,沒人會怕死!
而且,有鐵甲護身,哪那麼容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