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東和北拒”,以及漢武帝“雖遠必誅”,堅定了朱由檢議和的決心。
雖然朝臣一致反對,他還是派王立去了遼東。
當然,這次的秘密議和,朱由檢還是有自己的底線: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
首先,皇太極的“大金”,朱由檢並不承認;
皇太極盤據的遼東和“奴爾幹都司”大片土地,他必須承認是大明的土地;
其次,朱由檢可以接受的“一百萬兩銀子以內”,這並非賠款,而是對“奴爾幹都司”轄域內大明百姓的一次性撫卹。
至少,協議上要這麼寫!
諸多的議和要求,在王立看來十分可笑。
只能說,朱由檢這個皇帝,實在太好面子了。
不想在史書上留下罵名。
但是,在朱由檢看來,遼東的暫時停戰,對自己十分有利。
只要能停戰一年,關錦防線只需抽調一半的兵馬,就能剿滅陝西的“二王民變”。
只要平定了國內,再倚仗山海關堅持幾年,大明的財政稍稍緩解,馬上就能收復奴爾幹都司。
受人敬仰的“千古帝王”漢武帝,就是自己的榜樣!
漢武帝能行,自己也行!
只不過,朝中官員實在可惡!
與後金的議和,必須秘密進行!
議和的協議,更不能留在史書上!
此次去往遼東,王二狗的公開身份只是監軍!
甚至,就連被朱由檢委以重任袁崇煥,也不能讓他知道!
當然,要經過袁崇煥的防區去往盛京,很難秘密而行,只能儘量瞞著他了!
……
天啟二年,兵部尚書孫承宗經略遼東,啟用袁崇煥。
當時,袁崇煥奉命以山海關為後盾,以寧遠城為中堅,以錦州城為先鋒,以多個堡臺相互聯防,構築了以守為攻的“關錦防線”,又稱“關寧錦防線”。
防線最北端的錦州城,距離瀋陽中衛(後金的國都,稱盛京),僅有六百里之遙。
防線最南端的山海關,距離大明的京師,也是差不多六百里。
從整體上來說,關錦防線是一條大約幾十裡寬,二百里長的“狹長地帶”,西側是崇山峻嶺,東側是無垠的大海。
如果關錦防線最南端的山海關失守,後金騎兵就能直逼大明的京師!
所以說,遼東戰場的核心就是關錦防線——大明的生命線。
朝廷傾盡所有,也要守住這條生命線。
……
崇禎元年秋,身負秘密使命的王立,以監軍的身份來到寧遠城。
此時的遼東,與袁崇煥不和的滿桂,被調回了京師。
軍中,全是袁崇煥的人。
而且,沒有太監監軍。
手執尚方寶劍的袁崇煥,幾乎成了一方諸侯。
對於王立的到來,袁崇煥從心底裡並不排斥。
甚至,還有些歡迎。
“王公公,你的二百門新式大炮和火槍,何時才能運來?還有,你承諾的軍餉,何時才能運到?”
“袁督師,我承諾的是兩年之內,現在還不到一年。所以,你別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