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巴基走到王浩的辦公室,他的選擇,就已經表明了。
他不是個喜歡逃避的人,他也從來沒有想過逃避,過去的罪孽雖然已經過去,但終究需要一個人來承擔。
巴基來到王浩的辦公室,一路上看到他的人不少,當然,最重要的是託尼看到了他,即使他日後玩消失,以託尼的性子,知道自己被矇蔽了,他難道找不到巴基的去向?
就算託尼真的找不到,難道託尼不會去遷怒隊長和幫助他們的王浩?
巴基很清楚,隊長和王浩為他做的已經夠多了,他不能在牽累他們,雖然王浩願意給他一個安享餘生的機會,或者是改頭換面出現在大眾眼前,但是他邁不過自己心中的那道坎。
他選擇了面對!
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坦白,向託尼坦白!
王浩跟託尼的同盟關係,不能破裂,他們兩個必須聯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單憑他們兩個任何一人,都無法做到對局勢的完全掌控,必須他們聯合,才能壓制住北美的那些財團。
如果有一天託尼知道了巴基是做那件事的人,並且王浩還隱瞞於他,那麼這個同盟,破裂是必然的,所以即便是巴基準備退隱,他也會在一個適當的時機把那個影片給他看。
託尼性格固執,或者說偏執,他精神飽受創傷,這是他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一個十幾歲的,半大不大,除了那優異的學習成績以外,就只剩下玩女人的花花大少,突然要接手千億身家,成為全美最大軍火商的老闆。
如果他不刻薄起來,那麼很快就是別人對他刻薄了。
所以真到了那一天,託尼的爆發是絕對的,王浩看過那部電影,看過兩個九旬老人毆打富二代的故事,他不想最後演變成那樣。
這是現實因素,而拋開這些,作為一個朋友,一個友人,王浩也不願意去期滿自己的朋友,王浩現在擁有很多朋友,但是最對他胃口的,還是託尼。
這並不是說他跟託尼最親近,論親近,王浩跟彼得,跟弗蘭克,甚至是跟明蒂,都很親近,更何況他還有一幫麒麟小子。
主要是,王浩跟託尼的理念很相近,他們都想做的更多,而不是寄希望於人性,王浩跟託尼都是人之初,性本惡的擁蹙。
道德,必須是要在法律的界定下,就好像是自由必須要是在法律的允許範圍內,不然那就是犯罪,那不是自由,那是侵犯他人的權益。
所謂的天下大同,所謂的共和,所謂的民主,甚至是社會主義,那都是一個暢想,它們幾乎不可能做到,但是我們可以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所以王浩從來不會像隊長,像彼得,像尼克弗瑞那樣去寄希望,他會去做,如果他是那種寄希望的人,當他身家千億的時候,他不會去打拼,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
漫畫中,電影中,最後危機都能夠解決,為什麼王浩還要去奮鬥?
因為王浩不是那種人,他知道,寄希望於自己那不一定可靠的漫畫,電影的經驗,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想要真的在這個危機頻出的世界活下去,他必須自己努力。
而託尼,其實也是一個這樣的人。
人生難得一知己,如果失去了託尼這樣一個朋友,王浩很擔心,當自己越走越遠的時候,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看著手中的螢幕,看著那份,在黯淡的路燈光芒下,拍攝到的錄影,託尼的神情越來越驚慌,他從來沒有看過這個,但是他知道,這裡面的內容是什麼,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害怕,他害怕看到那一幕。
王浩和巴基,以及隊長都很清楚,這只是暫時的,再過一會,這驚慌就會變成憤怒,足以燃燒一切理智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