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年幼漢王
清晨,萬籟俱寂,天矇矇亮,黑夜正欲隱去,空氣清空讓人感到一陣爽怡。
五時,午門城樓上的鼓敲聲響起,漢朝文武百官聚集在金殿宮中召開早朝。
富麗堂皇,雕樑畫棟的金鑾殿之中,頭戴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龍搶珠金抹額,一身金龍袍的天子坐著龍椅,居高臨下,雙眼腑視著文武百官,發現武官那列首位有個空缺。
“唉,又是李進那匹夫遲遲不來,,眼中早無我這個天子,只恨他重握大權在手,權傾朝野”。
天子劉羽在心中唉聲長嘆,感到又悲又恨,“為什麼我那麼慘,好不容易穿越了,名義上是漢王,但卻是個名存實亡的大王,大將軍李進獨攬大權,別人穿越當君王,自己也穿越當君王,為何別人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而我呢,被架空,被李進百般羞辱,時不時跑來威嚇一番”。
想到這裡,劉羽心中多了一分無奈和不甘,無奈的是自己無一兵一卒,連身邊伺候的太監宮女,多半也是李進派來監視他的,別說暗蓄勢力,風吹草動也在李進的監控之中,他想要奪回屬於自己的,何淡容易。不甘的是自己好不容易穿越一回,並且還是一國之主,難不成真的要被別人活活搞死不成?不甘心啊,不甘心啊。
原來,此劉羽非彼劉羽,三天前,劉羽在玩一款大型戰國策略遊戲,直到深夜才扛不住層層襲來的倦意,迷迷糊糊的睡了。
只是,萬萬沒想到,一覺醒來,他發現自己穿越來到一個類似戰國時期的空間,附身在漢國的大王身上,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令他幾乎崩潰。
在這三天的時間裡,他融合了這具身體的記憶,得知這個世界和戰國時期差不多,是一個諸王割據裂土封疆,烽煙四起,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北有趙國,中原有漢國,西有秦國,南有楚國,東有吳國,其中秦國最為強大,其次漢國。
記憶中得知,就在前年,前任漢王駕崩,就是劉羽的父親,留下三位輔政大臣輔助還沒到弱冠之年的大王,好景不長,李進心存不臣之意,野心勃勃,短短時間內,不擇手段搞掉一位託孤大臣,而另外一個居然莫名其妙地老死了,從而李進達到把持朝政。
內有亂臣脅迫,外有諸王割據,附身在一個沒滿弱冠之年的傀儡幼王,而前世作為太平犬的劉羽,突然出現這種亂世,心中一股恐慌直衝心頭。
只是,三天的沉思,讓他徹底醒悟了起來,既來之,則安之,怕再多,亦是無用,現在自己的身份就是漢國之主劉羽,只要保全性命,保住王位,才是正道。
“大將軍到”。
忽然,一聲尖銳而洪亮的高呼聲從宮外傳進入來,話音剛落,一名身披盔甲,腰間懸掛著一把長劍,身形中等,八尺之身,國字臉滿面須的中年人走了進來,此人正是大將軍李進,身後緊隨著幾人。
其中一人,身高九尺,眼中所透露出來的殺氣直逼得讓人不敢直視,最為顯眼的還是手中那柄月牙戟,此人正是李進最為倚重的手下大將周布,武藝超群,有萬夫不當之勇,。
“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進等人只是向劉羽輕微躬身,並沒行禮,臉上露出不屑。漢國規定,臣子入宮殿內不得攜帶兵器。顯然,李進非但沒有行禮,還攜帶兵器。
一名士大夫見狀,心生憤恨,忍無可忍地拿起笏板向李進扔去,破口大罵:“李進你這個逆賊,先帝在天之靈饒不了你…………”。
話還沒說完,剎那間,寒光一閃,那大臣的人頭和身體被月牙戟硬生生斬成兩半,身體隨之倒在血泊之中!
“這個逆賊,死不足惜,臣已經派人調查過了,此人正是張、郭亂黨,欲加害陛下,請陛下下旨誅他個九族”。
“這……”。
劉羽還沒說完就被李進打斷:“來人,傳大王旨意下去,誅張豐九族,若有誤者,一律視為同夥處置”!
擦,什麼情況,劉羽表示自己一頭霧水,這也太狗血了吧,這簡直董卓翻版啊,那個礙眼那個就得死,只是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所謂聽政,真的是聽政,自己並沒有什麼話語權,至於所謂亂黨,簡單來說就是得罪李進之人,張、郭兩人之亂也是被李進迫得走投無路,才高舉勤王旗號,然而一個並沒有聖旨的勤王,光口說無憑,不用多久,被當成反賊殺之。
好猖狂啊
日後要多加小心
李進這一舉動震懾了文武百官,有些大臣欲要言,望了望周布手中那柄月牙戟,只得作罷,對於視百官如草芥的奸賊,大臣們都敢怒不敢言,只得咬牙切齒。並非沒有忠臣,而是薑還是老的辣,能上朝的,有那幾個不是在官場翻雲覆雨,忍辱負重還是懂的,好比如王允,曹操,曹操表面上雖為董卓鷹犬,其實只是為了刺殺董卓,而假裝依附,王允若是光明正大地和董卓對頭,還有美人計這一出?
劉羽深知不忍則亂大謀,此刻的李進就是東漢的董卓,不過如果真的是董卓,自己想信,不用多久便能將他搞跨,怕就怕在這李進比董卓強,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之,應該說是董卓加強版,有著董卓沒有的優處。
“咳咳…既然有如此,諸位還有什麼奏要上嗎”。
“大王,王、郭之亂之後,戰火初平,再加上今天下恐將亂,秦國蠢蠢欲動,意圖揮師逐鹿中原,,現在不可妄動刀兵,正是休養生息之際,李將軍做法,並非不對,只是難免會讓人…人心浮動”。大殿下方,跪坐在文官首列的一名老者站了出來,一臉義正言辭地說道。
此人不是誰,正是董允,位列司徒,少數敢和李進分庭對抗的眾人之一,讀書人多半受到董家恩惠。
劉羽聞言抬起頭來,打量了一下那位老者,從記憶中得知,董安在漢章王劉炟時為司徒,兒子董敞為司空,孫子董湯為太尉,曾孫董逢為司空,董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貌似和漢末袁家差不多,門生故吏更是布遍整個漢國,李進雖然掌握殺生大權,但是對董允還是讓三分,若非到一定地步,一個名望大族還是少惹較好。
果然,不等劉羽開口,李進已經站了出來,冷啍一聲:“董司徒所言並非毫無道理,希望諸位當中以後再也不會出現亂黨”。
“眾位愛卿,如果沒其他事的話,退朝吧”。
“大王且慢”。
作者新人,肯定有寫得不對的地方,例如很多細節,望大家多多指點,儘量做到最好,另外求推薦票,求收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