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如何處理歷史與文學、虛構與史實的關係,我覺得這是創作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郝運給劉河平滿上茶水。
兩人已經聊了一個上午。
劉河平本來是打算見一見郝運,說點高階的東西,讓他感受到智商上的差距從而知難而退,沒想到郝運這聊起來絲毫不見怯意。
你說啥他都能跟你聊得有來有往。
本以為這是一個徒有虛名的所謂“名作家”,就像近兩年流傳很廣泛的那個韓涵,據說是父親代筆還是什麼。
明星更容易幹這類事情。
因為他們非常有錢,輕而易舉的就能找到編劇、作家、創作者之類的人物組成團隊,隨時向他提供作品。
只要你錢多,什麼人都能找得到。
然而,透過半天的交流,劉河平的額頭都開始要冒冷汗了。
不只是郝運言之有物,腦子裡真的有東西,而且從來沒有一個人像郝運這樣懂他,瞭解他,知道他心中所想。
他甚至都開始後悔沒有早點見郝運。
郝運早就說想見他,從別人那要到他的聯絡方式打過招呼。
劉河平一開始的時候是拒絕的,後來被纏的沒辦法了,才有了這次見面的機會。
早知道聊的這麼愉快,倆人早就成了忘年之交了。
今晚別走了,咱們抵足而眠。
當然,到點了得先吃飯。
劉河平也不太會做飯,一般都是出去吃。
而郝運的處理方式就比較的簡單粗暴——他直接讓旁邊飯店的人把飯菜都送過來。
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興來書自聖,醉後語尤顛。
一邊吃一邊聊,酒也不能少喝。
酒過三巡,劉河平差點就拉著郝運一起拜把子了。
跟劉河平混熟了之後,郝運還有一個收穫。
那就是《大明1566》他可以去湊熱鬧,不管是副編劇也好,副導演也好,或者隨便拿個什麼角色,只要他有空都可以在劇組待著。
畢竟,劉河平可不止是編劇那麼簡單,他還是《大明王朝1566》的製片人。
表面上看,是劉河平與導演張離惺惺相惜,承諾要寫出一個比《雍正王朝》更好的劇本,但其實《大明王朝1566》有著更復雜的創作背景。
這個更復雜,一般不會拿到檯面上說。
而這個不能拿到檯面上說的東西,也正是郝運心心念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