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斯·米科爾森特地找到郝運的作品觀摩,從最早的《心迷宮》,到現在的《海邊的曼徹斯特》《原始碼》等等。
這些電影有很多他都沒有看過。
越看越覺得心驚,越是心裡忐忑。
大家都說郝運出品必屬精品,這個年輕人幾乎從來沒有拍過爛片,只有看了他的作品之後才知道這一點也不誇張。
尤其是他的文藝劇情片。
《心迷宮》《lo!樹先生》《海邊的曼徹斯特》全都是經典之作,屬於一個電影大師腳下最堅固的基石。
麥斯·米科爾森很期待能和郝運合作。
也正因為這種期待,他的心裡才非常忐忑。
奈何郝運一天到晚忙得暈頭轉向,還要陪著自己的老婆玩成年人遊戲,直到安小曦返程回國,他才想到給明年的電影試個鏡。
最先聯絡的就是麥斯·米科爾森。
“叫我麥斯就行。”麥斯·米科爾森今年已經四十五歲了,比郝運大了十多歲。
他1996年出道,直到2006年才算小有名氣,花了十年的時間。
“叫我Felix就行,麥斯你去過華夏嗎?”郝運先閒聊幾句。
他招待麥斯·米科爾森,地點就在現在居住的豪宅。
用的是華夏帶來的茶水。
“華夏一直都是我想去的地方,我在網上和電影裡看到過不少華夏的風景,實在是讓人神往……”
麥斯·米科爾森大概是有些內向,不過智商完全沒有問題。
與通常流行的反派演員不同,他身上沒有太多壞痞的感覺,或者是更加常見的庸俗,令人厭惡的形象,麥斯·米科爾森總是保持優雅跟理性的姿態,從容自若,優雅鎮定。
和他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郝運和他聊了一番華夏值得一去的美景,然後才開始聊這部電影。
郝運直接把劇本拿給麥斯·米科爾森翻閱。
麥斯·米科爾森很驚訝,這樣直接把完整劇本拿給別人看,即便是在好萊塢也不流行。
頂多就是聊一聊角色人設。
他並不知道,郝運對一個人試鏡,那是從踏進房門第一時間就開始了的。
在聊天的時候,言談表情什麼都在考察範圍之內。
麥斯·米科爾森起初很放鬆,他和郝運聊得很愉快,不知不覺中就不再把這一次的會面當成嚴肅的試鏡。
拿到劇本後,他靠坐在沙發上,嘴角還帶著一絲禮貌的笑容。
然而,他很快就坐直了身體。
他看劇本一向都很專注,但是此次不一樣,他不時的抬頭,忍不住的去看坐在他對面的郝運。
一次,又一次……
他看過郝運幾乎所有能在米果找到的片子,尤其是對《海邊的曼徹斯特》記憶深刻。
這次的奧斯卡之戰,郝運覺得別人是大敵,其實別人也覺得郝運難以戰勝,甚至只能寄託於郝運的華人身份,但是這種也並不是完全有用。
就算排外,那也是排斥外來電影,排斥外來文化,而不是排斥外來人。
就像他們不排斥李諳一樣。
畢竟這邊標榜的是包容。
不僅不能排斥,還有考慮給了不公平待遇,所造成的輿論影響。
一旦被對手抓住了把柄,他們攻擊的時候,只講究效率,不講究手段——安排十幾個不同膚色的孩子抱著腿叫爸爸的事情都是常規手段。
麥斯·米科爾森看《海邊的曼徹斯特》的時候,他被那種絕望淹沒,即便是到現在都沒能徹底釋懷。
現在,他逐漸的被另外一種絕望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