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貝有些擔心郝運把握不住,更擔心他被好萊塢的一些種族主義者激怒,從而犯下不好挽回的錯誤。
可惜他的車子半路拋了錨,頒獎禮快要開始了他才到地方。
結果發現郝運不僅沒有像他擔心的那樣被排擠,反而和現場的委員們談笑風生。
甚至就連幾個經常吐槽他的雜誌主筆,也笑得臉上像種了菊花一樣。
邁克爾貝就有些嫉妒。
你們這些人,整天口口聲聲的說什麼猴子、黃貨,你們就是這樣歧視人家的,你們都快要和人家勾肩搭背了。
開場前是這樣,開場後的宴會郝運更是如魚得水。
而且,大家還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郝運碰見德國人就說德語,碰見法國人就說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俄語……
感覺特麼的如果蹦出來個外星人,郝運都有可能衝上去來一句“薩瓦迪卡”。
事實上,郝運並不是為了裝逼。
裝什麼逼啊,他有逼裝嗎,他就是想勾引別人說母語,然後方便他薅屬性和練習對應的語種。
卻沒想到,這樣一個舉動,讓他收穫了很多人心。
好萊塢排外,這個不是輕易能改變的。
而且排外的程度,連郝運這個打入了好萊塢內部,拍出票房過億電影的人都很心悸。
但是電影學院也不是鐵板一塊啊。
這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國家,總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電影學院六千多號人,裡頭也是矛盾重重。
當郝運不再被一致孤立後,很快就被一部分人團結了起來。
可以說,這一次郝運參加奧斯卡收穫滿滿。
不過,如果想要憑藉這一次的行程,讓《海邊的曼徹斯特》就此拿獎,那還是太天真了。
明年奧斯卡,還是要看公關和營銷。
如何說服委員們拋棄種族偏見把獎發給他,始終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
至於本屆奧斯卡頒獎的結果,有專門的團隊會去分析。
不需要郝運過多關注。
而且和他也沒什麼關係,他的《lo!樹先生》理所當然的沒有拿到最佳外語片。
畢竟在評獎的時候,這些評委還沒有和他相談甚歡呢。
最佳外語片被阿根廷導演胡安·何塞·坎帕內利亞憑藉《謎一樣的雙眼》獲得。
回到片場後,郝運在瘋狂拍片的同時,開始了他的好萊塢交際生活,隔三差五就到各地去參加各種型別的酒會和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