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槍》的首映儀式很歡樂,但是歡樂總是短暫的,很快就到了看電影的時間了。
《讓子彈飛》是先看電影,後接受媒體採訪,而《三槍》是反過來。
只能說,張維屏歪打正著了。
因為隨著電影的播放,郝運就覺得這電影怕是要讓國師蒙羞了。
爛啊,劇本改編得不好,電影改編自科恩兄弟的經典作品《血迷宮》,但是在郝運看來,這部電影沒有很好地表達出原作的黑色幽默和懸疑風格,反而將一個原本緊湊的故事變得鬆散無力。
演員表演得太誇張,雖然有孫宏雷、倪大洪等實力派演員加盟,但他們在劇中的角色並不出彩,甚至可以說表演痕跡過重,缺乏自然和真實的感覺。
而備受期待的小瀋陽等笑匠的表演也被認為缺乏層次和深度,只是純粹為了搞笑而搞笑,沒有很好地融入劇情之中。
很多人看完也不知道到底演了個啥。加上他們都是小品演員,演技又有些浮誇,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場鬧劇。
小瀋陽跳不出二人轉和小品的窠臼,《三槍》像一部抻長了的小品。
只能說這些新一代的小品演員真就扶不上牆啊。
看看趙本善的《落葉歸根》,看看範委的《天下無賊》和《看車人的七月》,再看看郭達的《兩杆大煙槍》……
好吧,最後這個竄臺了。
總之就是實力不行,小品舞臺和大熒幕的差別他們根本分不清。
另外,從郝運專業的眼光評判,這電影的視覺效果也有問題。
雖然該片使用了大量的顏色和特效來營造荒誕的氛圍,但這些效果過於誇張和喧賓奪主了,影響了影片的整體質量。
回想一下張益謀的《有話好好說》,其實他不是駕馭不好荒誕喜劇片啊。
到底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
竟然有種這電影不是國師執導的即視感。
就像是個沒發育好的孩子,嬉皮笑臉的人物表演和跳躍性的敘事手法不僅沒有掩蓋住糟糕的劇情,反而成了新的詬病。
電影放完了之後,現場一片熱烈的掌聲。
成功了?
張維屏還沒鬆口氣,就突然意識到這掌聲過於及時,也過於整齊了。
就好像大家早就對電影不耐煩了,就等著趕緊放完了之後用掌聲把它送走一樣。
反觀《讓子彈飛》,電影結束了之後,大家還被結尾震得久久不能回神。
麻匪就這樣分崩離析了?
為什麼?
張麻子成孤家寡人了,甚至連周韞都跟人跑了?
還上海浦東……
遠去的馬拉火車,還有火車最後邊站著的那個戴著禮帽的人影到底是誰。
這一切帶給觀眾無盡的震撼和太多意猶未盡的困惑。
張維屏記得,當時電影放完了,一開始的掌聲都是稀稀拉拉的。
他還正在幸災樂禍呢。
緊接著掌聲如潮水一般,逐漸開始激烈起來,並且有很多人站起來奮力地鼓掌。
不僅有嘉賓,有觀眾,還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