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輕的華夏導演非常偏執。
哪怕有一丁點的小瑕疵,他都會要求重新拍一遍。
他對片場的排程能力非常強,對於演員的調教也特別精準,似乎有一種很難形容的人格魅力,像她這樣成名的邦女郎,或者五歲三歲的小朋友,都不自覺的進入他的掌控之中。
這難道就是大師的特質?
火災之前的戲份還有一場比較重要,那就是主角李帶著一群朋友在地下室打乒乓球。
關於到底是安排打桌球,還是打乒乓球這個事情上,郝運最終選擇了打乒乓球,也算是幫忙推廣一下乒乓球文化了。
正好這個小鎮冬天太冷,室內運動一下也暖和,打乒乓球也算有一定基礎。
至於郝運會不會打……
郝運當時只是矜持的表示,他和大魔王都打得有來有回。
群演裡頭還真有不少人知道世界冠軍乒乓球大魔王。
對郝運頓時就升起了無限的敬畏之心,真正交手後,郝運其實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比不上專業級,虐這些菜鳥簡直如同殺雞。
“你說,他玩得這麼開心,過兩天就要和裴淳華演那一段更虐心的戲,他真不會精神崩潰嗎?要不要請個心理醫生在邊上啊。”
韓巖憂心忡忡,他以副導演的身份拍這部電影,都快要約心理醫生了。
而身在其中的郝運,今天要開心,明天就要絕望到窒息。
在歡樂與悲傷中,在溫暖與痛苦的漩渦中徘徊。
更何況,郝運還是片場的導演,他還需要脫離角色本身,站在更加客觀的維度對所有人的工作表現進行評估。
簡直亂到了極致。
“我覺得不會,老闆的心智比你想象的堅強。”假道士安慰說道。
只要老闆已經分裂,就不用擔心老闆再分裂了。
主角李和一群狐朋狗友一邊在地下室打乒乓球,一邊喝酒狂歡的時候,裴淳華下來大聲的呵斥了他們,並且把他們趕了出去。
儘管小鎮的夜晚非常冷,但是一切都拍得非常順利。
回到片場,郝運的效率確實驚人,這麼多場戲只花了兩天就拍完了。
儘管片場有人抱怨加班,卻也架不住加薪水的誘惑。
第三天就開始拍火災的戲。
看著劇本的時候,就覺得這段戲非常殘忍,真正拍攝的時候,才明白這場戲對於這個故事來說,對主角李的人生來說,是何等的翻天覆地。
裴淳華需要貢獻出那種撕心裂肺的演技。
家沒了,三個孩子也沒了,她不能演的有任何虛假,所以單隻她的這段戲就拍了好幾次才拍過去。
而郝運呢。
其實他雖然沒有在烈火面前,在廢墟面前哭泣,但是這一段並不比撕心裂肺更好演。
尤其是昨天他才和一群狐朋狗友喝酒打乒乓球。
郝運能不能拿影帝,就看他能否再次進入巔峰期的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