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運六七點鐘就冒著嚴寒開始工作了,其他工作人員只能比他起的更早。
他巡查了一遍幾個拍攝場地。
都是這兩天會用到的。
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的要求找的,邁克爾·貝安排的人都非常靠譜。
郝運無比慶幸自己選擇和了爆炸貝合作。
這樣的好萊塢大佬,所能夠排程的資源至少能讓從頭開始的他,在好萊塢少走五年彎路。
得益於郝運的行事風格。
他在華夏能走到今天,和他慷慨的和其他資本分享利益息息相關。
餌料下的足,窩裡的翹嘴才會多。
生活不是童話故事,別人得不到好處,不止不會幫你,甚至還會給你下絆子。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你有財路不和別人分享,也一樣的道理。
到了好萊塢同樣如此,如果沒有邁克爾·貝,肯定一群人給他下絆子。
現在其實也有人下絆子,但至少不影響他立足。
《海邊的曼徹斯特》這一次的攝影團隊雖然有不少好萊塢攝影師,但郝運還是找了曹楯挑大樑。
這老哥在《活埋》《原始碼》《盜夢空間》,跟著好萊塢團隊學了三部電影。
尤其是《盜夢空間》,郭番和吳荊兄弟倆會不會被趕出劇組郝運不關心,曹楯卻被他給安排的明明白白。
曹楯一天到晚跟著主攝影師沃利·菲斯特幹活,幹完活還能進行一番交流。
沃利·菲斯特是諾蘭的專屬攝影師,從《記憶碎片》時候就跟隨諾蘭了,而在合作諾蘭之前,他拍過《情色迷離夜1、2、3、4》,還有《情色遊戲1、3》……
現在,曹楯也算是學成歸來。
如果還沒長進,那他真就沒必要再去其他人的劇組低三下四了。
“主打一個剋制,你能明白嗎?”
具體的攝影要靠曹楯,但是攝影的風格卻需要郝運來奠定。
“差不多。”曹楯點點頭。
他最近幾年一直幹攝影指導的活,算是郝運的御用攝影師,但其實他也是個導演來著。
職業習慣,在看完劇本之後,他也會想著站在導演的立場上要怎麼去拍。
“咱們全部採用了最為普通的平視固定長鏡頭,而且不要給特寫,這種鏡頭是新聞和紀錄片的常用運鏡手法,目的就是讓觀眾保持中立態度,始終客觀的看咱們這個故事……”
郝運把自己的理念準確的傳達出去。
其實,這樣的拍攝風格在如今商業片動輒進行復雜鏡頭排程的環境中顯得非常危險,因為乏味,因為沒炫技,甚至會讓人昏昏欲睡。
“那……沒什麼難度。”曹楯點點頭,他大概知道郝運這樣做的目的。
這樣的攝影風格算最基礎,最樸素的。
用好了,可以給演員的表演提供巨大的發揮空間。
也就是減少攝影的技巧,讓位給表演的技巧。
那樣的話,郝運這個主演發揮空間更大,肯定就更容易拿獎了。
這部戲的拍攝目的,就是為了給老闆拿影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