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跟舞蹈不一樣。
苗族裡面流行這樣一句俗話,叫“人比人,花比花”。所謂“人比人”,是指比歌舞;而“花比花”則是指服飾上的織繡染。
安小曦和舒嫦都有舞蹈基礎,兩週的苦練就能跳的有模有樣。
但是刺繡這東西,很多都是從六七歲就開始學習挑花刺繡,到了十四五歲,才算掌握相對成熟的技術。
好在郝運拍攝的時候鏡頭切換的很到位,而且演員的表演至少表面上看是沒有問題的。
觀眾吐槽手替,也是從邏輯上去推斷一定用了手替。
這種小瑕疵根本就不影響觀影,互換的設定讓電影變得非常有意思。
一開始,男女主發現對方居然用自己的身體肆意的破壞了自己的周邊日常,這讓他們自己感覺到非常的憤怒,以及這種突然失常的自己出現在親朋好友面前的尷尬。
為了避免對方再次互換身體而擾亂自己的日常,雙方開始給“自己留言”,這樣即便互換了身體對方也能第一時間收到彼此留下的資訊。
因為此事,兩人變得非常的有默契。
再後來,女主還幫助男主去追學姐。
電影劇情非常流暢,導演的手法堪稱遊刃有餘。
原本住在苗寨的女主因為透過彼此的留言變得開始在意起男主,於是偷偷瞞著家人跑去大都市見男主。
觀眾們又到了一個新的興奮點。
要見面了!
好甜啊。
觀眾們覺得好甜,好幸福,專業的影評人,還有冷靜的資深電影觀眾卻有些失望。
雖然電影劇情算得上有些新意,但是這種沒什麼波瀾的推進,是不是有點太順利了。
這部電影最起碼100分鐘吧,你現在就讓他們在一塊?
當然不可能!
然後,觀眾就發現男主根本不認識女主!
為什麼?
觀眾們十分不理解,難道又是什麼狗血的失憶梗?
男主的陌生感,讓女主也很傷心。
不過,男主雖然不認識女主,可他在短暫的接觸之後,在下車站前他還是轉身想問了一下這個奇怪女生的名字。
這一段拍的其實非常唯美。
即便不認識,他們還是會互相吸引。
郝運和安小曦的表演非常完美——這一段畢竟拍了大半天才拍好。
可惜,由於下車的人流衝散了雙方,儘管安小曦很拼命的傳達自己的名字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在百忙之下,她把綁在頭髮上的發繩遞給了郝運。
地鐵關門,兩人就這樣匆匆別過,而在此次見面之後兩人開始變得不能再互換身體。
隨著電影劇情的推進。
觀眾逐漸明白過來了,和男主互換身體的是三年前的女主,一場流星災難已經把女主所住的苗寨徹底摧毀了。
謎題解開了,觀眾憤怒了。
導演伱是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