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姜聞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劇組早開工了,他跑去劇組問,回覆的是:陳到銘的形象比他更好些,更適合。
在陳到銘忙著拍溥儀的時候,姜聞接連拍了謝進導演的《芙蓉鎮》,張益謀的《紅高粱》。
陳到銘家喻戶曉,姜聞也火到了柏林電影節。
鄭小龍拍《北京人在紐約》,男主角訂了姜聞。
劇組又找到陳到銘兩口子,相談甚歡,讓杜憲演裡面姜聞的老婆,陳到銘演完全西化的華裔大衛那個角色。
雙方合作合同也已簽訂。
陳到銘都拍了幾集之後,姜聞這個“完美主義”開始作祟,他提出:既然是東西方文化碰撞,何不把大衛這個角色換成純老外來演。
結果陳到銘被替換,兩口子與劇組解約。
這種事肯定不可能多愉快,不然解約的就只有陳到銘,杜憲沒有必要。
再有就是《康熙王朝》,原定姜聞來演康熙,99年底,2000年這段時間姜聞忙導演電影,忙著拍別人的電影,檔期不合適只好作罷。
陳到銘接棒後做了大量的功課,這也是他一貫的演戲作風,查史料,研究人物。
50集的電視連續劇大獲成功,收視率非常高,甚至高過早於2年的《雍正王朝》。
特別是陳到銘在正大光明殿怒斥群臣腐敗一段戲,更是被視為將肢體表演和臺詞功力完美結合的集大成者,簡直教科書表演級別。
陳到銘有今天的地位,那部戲功不可沒。
姜聞未必沒有遺憾。
有人說,姜聞和陳到銘的採訪越來越像:不愛說場面話,愛教育人,對不喜歡的問題直接說下一個……
說江湖恩怨或許是小人之心,實際往往可能並非如此,畢竟藝術高於一切。
這次為慶祝建國60週年開拍的《建國大業》,陳到銘,姜聞終於同框。
姜聞演毛壬鳳,陳到銘演閻瑾文,兩個人有很多的對手戲。
雖然是看在韓散屏的面子上,又何嘗不是一種英雄所見略同呢,何嘗不是才情的惺惺相惜呢?
郝運上次和姜聞聊天的時候,姜聞還說他拒絕了這個角色,他覺得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個彪形大漢的形象,和毛壬鳳一點都不沾邊。
也不知道為什麼又同意演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韓散屏跟姜聞說,安排陳到銘給你當小弟。
姜聞頓時就覺得這個可以有。
不過,他也當了張鍋力的小弟。
“哈哈,我姜蜀黍就是喜歡開玩笑,能和陳老師合作,是他一直以來的願望!”郝運聽到這裡,立刻就笑著幫忙打圓場。
姜聞是才子,恃才傲物。
郝運也是才子,但是他的人設是彬彬有禮。
“確實挺有意思的,很可惜沒有和他合作《讓子彈飛》。”陳到銘有些遺憾的說道。
不管心裡曾經有什麼芥蒂,姜聞都是他最佩服的人之一。
雖然是為了和他一起拍戲才同意進組,但姜聞秉持著專業演員的態度分析角色,在開拍前就翻閱毛壬鳳的所有資料。
當姜聞來到片場後,其他演員都帶著那個滾瓜爛熟的臺詞去拍戲,只有姜聞他帶的是一堆的資料書來,就這認真的態度,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演的是男一號呢。
劇組有人嘲笑姜聞,但是陳到銘不覺得好笑。
因為他演戲也是一樣的狀態。
角色不分大小,既然決定了要演,那就做足充分的準備,把角色演到最好。
“以後肯定有機會的,真可惜沒有現場看到兩位拍戲,拍的還算順利吧?”郝運看陳到銘的表情,就知道這倆人一定合作的很愉快。
萬一哪天有專案需要,說不定可以拉著姜聞和陳到銘一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