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闆們全都到齊,郝運就出來接客了。
這樣的集會平時並不常見。
很多老闆是王不見王,也就是今天沾了郝運的光大家才能湊在一起。
先是一番寒暄,很快就扯到了正題上。
畢竟,大家都很好奇郝運手裡到底有多少個專案。
大家之所以如此的重視郝運,不止是因為他有好專案,能夠為大家賺錢,這樣的人在影視圈並不少見。
最主要的原因是郝運的專案多。
別人是一個一個的拿,很久才能拿出來一個,而郝運卻是一下子拿好幾個。
“這一次專案有點多,可能會費大家不少時間……”郝運示意假道士把資料發給大家,現場觀看,需要事先簽保密協議,資料也不能帶出去。
招商會你不可能拿個電影名字就招商。
郝運就算有這個資格,他也不能那麼沒臉沒皮。
不管做什麼事,不管到了什麼地位,都最忌諱得意忘形。
永遠也不要飄。
老闆們大多帶了助理,專門幫忙評估專案。
比如《你的名字》,楊守城帶的專案經理掃了一眼,就給了個S+的評價。
題材新穎有趣,郝運和安小曦主演。
還要啥腳踏車。
而類似《十二公民》,則是給了個可憐的B,就差沒有拍著桌子確保這部電影必然會虧錢了。
專案不僅給了故事梗概,還會列出投資預算和計劃邀請的演員。
如果不能按照計劃執行,也至少會邀請同檔次的來出演。
只是拍攝時間沒有辦法標註。
郝運只寫了個大概的範圍,比如《你的名字》寫了半年到一年內拍出來,《白日焰火》則是直接兩年內。
由於專案實在太多,這一看就是兩個半小時才陸續表示看完了。
各大資本都看得直呼過癮。
這次來對了,郝運這傢伙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一下子拿了五六個專案出來。
而且看著似乎還有所保留,手裡說不定還有東西沒拿出來。
大家現在有理由懷疑他的劇本不是自己寫的。
可能背後有一個專業的團隊。
郝運給出創意和架構,由專業的編劇進行填充完善。
“如果有什麼疑問,咱們說到哪個專案的時候,大家就提哪個專案的問題。”
郝運看到所有的人都準備好了,就宣佈招商會開始。
“先從《你的名字》開始吧,這部電影投資要五千萬,會不會多了一些?”
在商言商,談判桌上自然不會過於客氣。
得出“多”這個結論也很簡單,畢竟《那些年》的成本才八百萬,四部《小森林》才花了一千萬。
“我和安小曦片酬八百萬每個人,另外還有一些地方需要用特效,服化道都要講究。”郝運沒有生氣,很細緻的解釋了一番。